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单位复办托儿所 这条道路能否走通?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孩时代来临
单位复办托儿所 这条道路能否走通?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计委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提到的“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一时成为广大职工认为最接地气的消息,更是在“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让年轻职工看到了“入托光明”。但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行得通行不通,还得多方面考虑之后再行动。

赞成:

恢复单位托儿所是“双赢”

“这大好事儿,单位要真能办托儿所,要二胎这事儿我就不纠结了!”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李娜是个5岁孩子的妈妈,二胎这事儿已经困扰她两年多了,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她一直都没能下定决心。她告诉记者,二孩最纠结的问题就是三岁前孩子的托管问题,老人把五岁的儿子带到现在,已经精疲力尽,让老人再带一个老二,真是不忍心。

孝顺的李娜实在不想让父母再被孩子“缠身”,她希望父母退休后有更多时间旅游、散心,享受生活。“如果我们单位办托儿所,我举双手赞成,绝对是解决了大问题了。”李娜说,比起公办托儿所,单位托儿所更便捷,也更为人性化,绝对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今年33岁的侯磊孩子已经4岁,孩子的入托着实让他着了顿急。“现在孩子入托太费劲了,想当初我上托儿所的时候,根本不叫事儿,直接去父母单位的托儿所,连钱都不用花。”在侯磊看来,进父母单位的托儿所如今成了值得炫耀的福利待遇。

侯磊告诉记者,当年他8个月就被送进了家属院里的托儿所。“没办法,爷爷奶奶住得远,送去托儿所是无奈的办法。”每天早上,妈妈上班时,就把侯磊送下楼,一拐弯就进了托儿所,下班时再把他接回来,中间妈妈还会去喂两三次奶。

“那时候,最小的6个月就可以入托,直到上小学,孩子的托管问题小小的企办托儿所轻松解决了,如今二孩都放开了,子女的托管问题愈加严重,这个办法可以一试。”侯磊认为。

“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也能更好地工作。”职工刘慧表示,恢复单位托儿所是一件“双赢”的事。

刘慧的儿子已经两岁,但是入托问题还悬而未决,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所,公办的没有名额,民办的价格太贵。“单位像我这样,孩子准备上托儿所的职工不少。如果单位能够办托儿所,不仅可靠,而是价格也相对公道。”对此,刘慧只能盼望着单位办托儿所这件事能尽早实现。

忧虑:

托儿所不是说办就能办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在私企和外企上班的人比较多,这样的托儿所恐怕只有大型国企才有能力去开。”也有职工认为,办托儿所并不容易,一个放心的托儿所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要想办下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没戏,七八十年代,单位和家离得近,上班走路就能到,现在住得太分散,到单位一个多小时,如果单位真能办托儿所,每天送孩子的路程就要命。”职工王丽娜觉得办托儿所还要“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企业办托儿所的话题,不少曾经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表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8岁的职工张国在一家从事机械制造的国企上班,曾经负责过行政工作的他,也曾见证过企业开办托儿所的兴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单位开始建设托儿所。当时企业大约有1300多名职工。”张国回忆,当时,社会也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不少家庭都是双职工,孩子小没人带。”考虑到职工的需求,单位行政部门开始组建托儿所。

“经过商量,单位将一个曾经是单身宿舍两层的简易楼,改建成托儿所。”张国说,“这个楼前本身就有个操场,之后为配合托儿所还增置滑楼梯、转椅这些设施。”建托儿所要有老师,对此,张国的单位想到这样一个办法。“从各个部门找到一些热爱幼教工作的人员,什么岗位的都有,比如有一线工人、职工家属,然后他们成为托儿第一批教师。”

张国提到,这样拼凑的第一批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批教师年纪约为四五十岁。”随着时间的推移,托儿所也尽全力改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始组织培训,还招聘过幼师专业的毕业生,来托儿所任教。”

“提升的不仅是教师水平,托儿所的硬件设计同样需要逐步提升。”张国说,单位的托儿所陆续建立了音乐教室、绘画教室。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托儿所开始向社会开放,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可以送孩子入托。但是在2003年,张国单位的托儿所生源出现不足,企业不再投入资金,最终托儿所解散。

关于这点,张国表示,一个企业办托儿所并不容易。首先企业要投入资金,这些资金用于硬件建设、教师工资。其次,要有满足一定需要的场地。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楼的问题,而是要更多的配套设施。再有就是教师,不少有幼教背景的人才,并没有到企业托儿所任教的想法,而更看重有发展的有声望的幼教机构。

反对:

企业办托儿所承担责任太大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职工的吃穿住行企业都敢做主,现在也大不一样了。”梁宏伟是一家IT企业的老板,他觉得办托儿所,责任太大了,而且也没有办托儿所的经验,存在安全风险。加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很高,做不好很容易挨骂。“现在的孩子多金贵啊!这事儿小企业可不敢尝试,想都不敢想。”

一家医药企业的工会主席刘燕告诉记者,这些年,职工反映上来的诉求中,子女上幼儿园难的问题非常集中,公司高层也通过关系想方设法去为职工解决这个难题,可非常难。老板甚至想自己为职工开办一个托儿所,但发现现在办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门槛太高,程序繁琐,企业根本应付不过来。

“之前还特意咨询了一下申办幼儿园的程序和条件,确实比较复杂。比如办园必须拥有公安、消防的合格证、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园舍建筑质量安全鉴定书等一系列的材料,对园长、老师也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刘燕说,真不是投些钱,费些人力就能解决的,最终还是决定不办了。

陈建明是一家国企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已临近退休,在后勤部门干了30多年的他,针对当前热议的“鼓励企业办托儿所”表示出了强烈反对,“想办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但企业需要担的担子太重了。”陈建明说,当年计划经济的时候,施行“企业社会化”,企业办医院、办学校、建保障房,企业不堪重负,后勤部门压力特别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幼儿园、学校、医院陆续被剥离出来而划归地方来管理。

如今,因为“全面二孩”的政策,就鼓励企事业自办托儿所、幼儿园,难道只有重返“企业社会化”的老路才能解决问题吗?

出招:

建立完备托育公共服务体系

采访中,陈建明并没有把这条道“一棒子打死”,他觉得,企业搞好生产是第一要务,而更多的社会责任,还需要政府担起来,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和“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社会力量新办幼儿园,办公益性质的幼儿园、托儿所。

“当年,我们是有企业托儿所、幼儿园的,很多职工的孩子都在那里长大,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但后来为何取消,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后,孩子越来越少。”陈建明说,现在也一样,一家企业的员工孩子可能不多,所以未必要一家企业承办托儿所,但社区里的孩子多啊,托儿所完全可以开在社区里,而且离家近就拥有了最便利的条件。

工会主席刘燕也提出,鼓励单位办托儿所(幼儿园)是值得提倡的,不过政府要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才行,比如政府可以在减免税收、教育费附加等方面对企业给予优惠。“只要单位有心为员工解忧,政府也出出力,那么单位办托儿所就有可能。”

今年“两会”期间,“全面二孩”政策如何落地,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有代表、委员认为,“二孩”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后续配套问题,如果大家看到了国家政策的配套保障,看到了生二孩的好处,那想要二孩的家庭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现行托育公共服务的不足也是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建立完备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鼓励企业办托儿所”只是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至于可行不可行,还需要政府、企业、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共同目标就是帮助家庭解决育儿的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孙艳 盛丽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