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北口 打响北京抗战第一枪
北宋人均GDP超千美元 因何走向衰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宋人均GDP超千美元 因何走向衰落

《清明上河图》资料图
 

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经济工商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尤其是新兴城市集镇的出现,初步形成了市民阶层,从而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起点。某种程度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应运而生。

以占据画卷中央的第二段落虹桥部分来说,忽而有满载货物的航船驶入虹桥,四下看客众多,忽而有骑马和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互不相让,争执不休,忽而又有赶毛驴的平民老汉,人声嘈杂,指手画脚,整个场面沸沸扬扬,即便远隔千年,我们似乎仍旧能依稀闻见北宋都城的市声喧腾。

而最能凸显北宋都市生活细节的,则是画面里鳞次栉比的各类店铺和街肆上的诸般热闹。

按唐制,唐朝的居民区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坊”与“坊”之间,“坊”与“市”之间,以高大的“坊墙”或“市墙”隔开。唐时每天早起鸣钟,各坊门闻声启,百姓行一日之事,待日落鼓响,各坊门亦随着城门同时关闭,实行宵禁,违者称为“犯夜”。而行贸易之事的“市”,也须依鼓钲而行,“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除了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对集市贸易还有空间上的规定,换句话说,这种全面管理方式固然使城市商贸生活有序规范,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城市生活的多元发展。

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也不再有钟鼓之声来对城市生活加以限制,相反东京城的夜市日益兴旺,政府亦不加禁止,宋徽宗年间则臻鼎盛。据《梦华录》所述,北宋后期的开封城里,条件好些的市井人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的,夜市要闹到夜半三更,而消歇一时,“才五更又复开张”,即便寒冬风雪抑或阴雨满天,也不停市。甚至《铁围山丛谈》卷四载,时人颇受蚊蚋之苦,但独独都城马行街无蚊蚋。因为此地酒楼繁盛,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天要待四更方歇,竟然连蚊蚋亦无滋生繁衍之地。

换言之,传统的“坊市”制度此时已彻底为“街市”制度所取代:城中居民区与商业区互为交叉,街衢互通,商业时限也被打破,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更趋便捷。摘自《中国经营报》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