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
通州规划20公里轻轨进市区
做强河北教育 作为教育协同发展重心
上接第1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强河北教育 作为教育协同发展重心
——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吴正宪
 

新时期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既要解“解近忧”,有利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又要“谋远虑”,积极服务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京津冀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今年“两会”重点关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议题,提出将做强河北教育作为战略重心,京津要对口支援河北基础教育发展。

她表示,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相关教育合作和交流一直很活络,例如廊坊大学城为解决首都高校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做了实践探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创建了“华北五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论坛”等。截至2012年,京津冀共有普通高校257所,占全国的10.52%;普通高校在校生大约223.3万,占全国的9.34%。

吴正宪认为,“京津冀教育合作”不是新命题,但实践中一直处于“外部呼声很高、内部动力不足” 的状态,原因主要与三地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协同发展缺乏体制机制保障有关。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就是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实现教育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影响力。

她建议,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管理干部培训、联合教研、校际“手拉手”、名师工作站建设、高校科研机构举办附中附小等方式,加快提高河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建立京津对口支援河北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将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次中心城市或节点城市、环京地区作为首都教育资源疏解的主要京外承接地区,在京高校建设分校(新校区)、科技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选择河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北京数字学校等优质资源服务范围覆盖到河北。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中高考制度改革,开展地方高校招生协作,增加京津地方高校面向河北省(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等。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