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整形藏着“微风险”
雾霾很伤肺,宜喝清肺汤
销售不合格日化用品 工商抽检予以查处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整形藏着“微风险”

 

近年来,一些违法者受利益驱动,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招揽顾客,并非法从事 “微整形”等医疗美容服务,给求美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美丽不成反伤身体

近期,市卫生监督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成功查办了一起通过微信向他人销售并注射溶脂针的违法案件。当事人凡某通过微信向石某介绍了一款名为“蜜拉贝尔”溶脂针的产品,并在本市某宾馆房间为石某注射了上述溶脂针,共收取费用3000余元。注射后石某身体出现不适,经医院诊断为下腹部及双大腿皮肤脓肿合并感染。市卫生执法人员经过多次调查取证,查明凡某不具备合法行医资质为他人注射溶脂针属于非法行医;其使用的“蜜拉贝尔”溶脂针,经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查询系统,未检索到相关合法药品或医疗器械。市卫生计生部门最终给予凡某罚款人民币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000余元的行政处罚。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人员指出,由于多年来的整治,无证行医也在不断变化形式,逃避执法检查。特别是“微整形”等非法医疗美容,由于创伤小、见效快等优势,受到很多求美者的青睐,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存在着较大市场需求。同时也给本市医疗美容市场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微风险”具有隐蔽性

首先,由于注射美容等微整形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等特点,使得非法开展此类活动的违法成本较低,流动性大;

其次,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提供上门服务,隐蔽性强;且为逃避打击,常利用写字楼、公寓或居民家中开展非法行医,上述场所均非卫生监督日常监管对象,很难及时通过正常监督巡查发现违法行为;

再者,大部分医疗美容案件的受害者在发生伤害事件后,多首先选择与非法行医者私下解决,在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才选择向卫生计生部门举报,卫生执法人员在调查时,当事人多已逃逸、现场也已无法获取违法证据,这些都给监督执法带来了较大困难。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人员介绍说,一些非法美容机构在网上购买玻尿酸等美容产品,在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招揽客人,非法经营医疗美容的项目。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接受医疗美容服务请选择卫生计生部门批准的合法医疗美容机构,自觉远离非法微整形等“美容陷阱”。当您发现有非法医疗美容行为时,请及时拨打公共卫生举报投诉电话12320向卫生计生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 黄葵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