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老百姓看一辈子病
敬老爱老的丰碑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如陵的医者情怀:
为老百姓看一辈子病

 

在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有一个红色的爱心小屋,这就是75岁叶如陵老人的爱心诊所。每周一,这里总会聚满前来问诊的老百姓。援藏31年,扎根社区14年,叶如陵医生用爱心延续着自己的医者风范。他说:“要扎根基层,为老百姓看一辈子病。”

从西藏到北京 一头扎进基层

下午2点,叶如陵老人准时来到他的爱心小屋,此时有几个居民已经在门口等他了。他们相互热情地招呼着,一看就是老熟人了。走进屋里,他熟练地为居民量血压,看化验单,并叮嘱一位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注意饮食。

每周一,是叶如陵在社区为居民免费义诊的日子。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居民眼里,叶如陵是一个心善的大好人,是他们最敬爱的保健医生。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找叶医生问问,有叶医生在,大家觉得心里踏实。

75岁的叶如陵退休后选择扎根社区,这跟他的医者情怀息息相关。从年轻从医时开始,他就远赴西藏,一去就是31年。回忆起在西藏的故事,叶如陵没觉得苦,而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1969年,29岁的叶如陵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中央医疗队支援西藏。为了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他新婚的爱人也收拾好行囊,同他一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抵藏伊始,艰苦的自然条件让叶如陵的血色素几乎高达正常人的两倍,那时的他眼睛充血,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但每当看到藏区人民看他时那充满尊敬与祈盼的眼神时,他便暗下决心,即使三年援藏期满,也仍然要留在西藏。

当时西藏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是公路,但受环境影响,公路频发交通事故。叶老回忆:“经常能看到撞得头破血流的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因为没有脑外科的专科医生,年轻的叶如陵开始自学脑外科知识。后来,他得到了外派进修的机会,学成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脑外科小组,也由此开创了西藏脑外科事业。

三十多年间,叶如陵和同事们建成了西藏高原上唯一一所三甲医院,在他的建议下,西藏卫生厅成立了干部保健处,他作为第一任处长,为保护西藏领导干部身体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叶老说:“当时胡锦涛同志在西藏工作,我做了他四年的保健医生。”

让社区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2000年,光荣退休的叶如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刚回到北京时,叶如陵先感到了身体的不适应。“在高原生活了三十多年,一回北京,面对那么丰富的氧气,我就‘醉氧’了。”叶老说。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环境,他加强了身体锻炼。随着身体渐渐好了,叶老却总觉得心里缺少了什么。一天,叶如陵在社区里锻炼,一位老人走到面前对他说:“你两天没出来了。”叶如陵吃惊地问对方是怎么知道的,这位老人说:“我在这等你两天了,想请你给我看看病。”听完,叶如陵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让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既然我能在西藏坚持31年为老百姓看病,为什么不能在社区为居民看病呢!”

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叶如陵刚回北京,就有许多医院给他开出了高工资希望返聘他,叶如陵都拒绝了,他把心思放在了最基层的老百姓,主动参选社区党委委员,他心里想的是,“虽然改变不了看病难的大环境,但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所为,改变周边的小环境,让我身边的居民看得好病。”

从那时起,叶如陵利用自己的医疗专长,开始为社区老年居民进行义诊和健康咨询。2007年,北京市和朝阳区红十字会为西坝河西里社区提供了一辆流动医疗车,在街道工委的鼓励下,叶如陵成立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每周一下午2点到4点半,叶如陵会如约而至,定时定点为居民看病。叶如陵还在家中开通了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方便居民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随时和他联系。

爱心小屋的爱心大凝聚

叶如陵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老人。为了更好的服务老年人,年约七十岁的叶如陵又自学了老年医学,在为老人看病时,他会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血糖指标也不能按年轻人的标准要求,许多老人在我这儿瞧完以后,都对自己的身体重新找回了信心。”

在为居民看病的过程中,叶如陵发现,居民最需要的就是向他们详细交待病情和解答疑问,但在医院,医生一天要面对那么多病人,根本无暇顾及。于是,居民把从医院拿回来的一大堆化验单和药物拿到“爱心小屋”,叶如陵就给他们仔细地解释化验单上有什么不正常,告诉他们得了哪些病,医生开了哪些药,应当如何服用,还嘱咐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居民要到医院看病之前,也先咨询叶医生。叶医生向居民支招:如果是第一次看病,就先挂普通号,待各种检查齐备了,再挂专家号,这样既省时间又省钱。

除了为居民看病咨询外,叶如陵还在社区开办“健康保健大课堂”。为了让居民们了解得更形象更直观,叶如陵还学会了用电脑制作幻灯片。每堂课都会聚集很多居民,听他讲“常见病的防治”“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几年下来,叶如陵累计在北京市和外地各机关、学校、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讲课数百场,听课群众数万名。

“在社区工作我如鱼得水,我愿意把爱心和知识奉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叶如陵动情地说。眼下,叶老正在筹备为辖区老人做血糖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筛查工作,“为我们百姓办实事”是叶老认为百姓对他最高的评价。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