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 华丽转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 成为798创意产业孵化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 华丽转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北京市东五环外的双桥地区有一处别样建筑群,46个排成一线的巨大水泥筒仓,是那里最吸引人眼球的特色景观。这里就是如今的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昔日的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

“说实话,刚听说我们厂要改成创意产业园的时候,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有一点舍不得,但又有点兴奋。”胜利水泥库老职工师秀领说。

师秀领1995年来到胜利水泥库工作,那时的水泥库因为经历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场馆建设,而实现了第一次的飞跃式发展,迎来了辉煌。而这之后,它又因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储存水泥,再一次收获了荣耀。水泥库最辉煌的时候,几乎包下了北京所有施工单位的水泥,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1500多万元。

“水泥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储存和运输,可是随着交通业的发展,以及水泥生产企业经营网点的增多,像我们这样,在水泥流通中做中介,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师秀领遗憾地说。

“过去仅在此储存一吨水泥就需要15块钱,再加上运输费用,施工方起码要支付50、60元的费用;如果直接从水泥厂运到施工单位,费用起码能节省一半左右。”师秀领边掰着手指头算着边说。

然而,随着交通运输、水泥制造甚至是环保等行业的发展,水泥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每年亏损200多万元。2011年,终于撑不下去了,必须要转型了。”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董事会董事,原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总经理高松利说。可转型做什么?定位于什么行业?却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一天,高松利一位从事艺术行业的朋友,在经过库区时,看到了那46座独特的水泥筒仓,非常感兴趣,建议可以将这个正在转型道路中徘徊的水泥库改为像798那样的艺术区。

“听了艺术家朋友的解释之后,我找到了一点感觉,之后,我们就对一些已经转型的老的工业企业、生产企业进行了考察,又结合我们所处的定福庄沿线的文化传媒产业的定位,决定要转型,主攻文化创意。”高松利表示。

2014年4月,胜利建材水泥库开始了改造。46个筒仓,是整个库厂最具特色的部分,但因为体型巨大,形状特殊也成了改造最艰难的部分。可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里的历史,更好的将文化传承下去,最终,将筒仓进行了适度改造。46个巨大的筒仓得以整体留存。同时,拆卸下来的机械部件还被制作成了工业雕塑,布置在各个角落,提升了整个园区的艺术氛围。原有的铁道也被保留了下来,准备用于影视拍摄。今年5月19日,由首农集团和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华丽转身,成为了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开始招商入驻,主打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网络服务、文化交流和艺术展览等文化项目。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看到库区一系列的变化,师秀领的心中充满感慨。“虽然这里有我们很多的青春、回忆,可是我们这些老职工都很支持库区的改造工作。”

记者了解到,库区原有100多位正式职工,大部分都已经到北京首农新胜利混凝土建材公司工作,还有一部分就地转岗,留在文化创意园,从事这里的安全保卫和环境卫生工作,准备见证老库的下一个辉煌时刻。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