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4万,比2015届增加7000人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比去年增加22万,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与往年相比,毕业生是否还把留京作为主要目标?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有哪些新趋势呢?
【就业趋势调查】
■事业单位与知名国企热度不减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近日举办首场毕业生专场双选会,80余家单位带来2500余个岗位,吸引来2000余名应届毕业生,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现场的摊位虽多,但明显“冷热不均”,事业单位、知名国企的展台前排起长队,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等单位备受毕业生的青睐,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个多小时里已经收到100多份简历,咨询、投简历的毕业生就没断过,延续了近两年的求职特色;而一些私企展台前“门可罗雀”,乏人问津,招聘人员无聊地玩起手机。有的私企为了吸引求职者,干脆把“北京户口”“五险一金”字样直接贴出来,果然吸引到很多人过来投简历,一度也要排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女生小吕与同学在现场转了几圈,把9份简历全部投给事业单位,“家里希望我能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学的是经济方向,希望能学以致用,但如果事业单位要我改行,也没问题,只要能留下。”
■企业对人才需求同比明显增强
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共同主办的第二季“职为你来”中外企业校园行公益活动10月中旬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在活动现场,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长江商学院、光大银行、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知名中外企业带来了近千个需求岗位,涵盖IT、金融、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第二季“职为你来”中外企业校园行活动自10月15日开始,到11月6日结束,历时23天,分别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举办就业招聘活动,预计组织用人单位400余家次,提供优质就业岗位1万余个。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郝杰表示,去年11月,第一季“职为你来”中外企业校园行活动吸引了包括朗讯、IBM、甲骨文、远洋地产、亚马逊等174家次中外知名企业,提供优质岗位7000余个,现场接收毕业生简历50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1000人。今年,企业的招聘需求明显增强,进校园的企业数量翻了一倍。
就目前招聘企业的类别来看,互联网行业仍是最火的,其次是医疗卫生、文化创意,能源、重型机器等行业次之。他指出,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较强,且学生找工作的针对性更强,这对供需市场是好事。
为了让活动可以惠及更多企业和高校学生,整个活动期间,现场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创业指导、就业见习等多项公共服务。同时,FESCO利用“FESCO职享汇”微信服务号搭建了“职为你来”专属通道,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在线的职位发布、职位查询与简历投递等功能。
■应届生求职最青睐金融机构
■京津冀一体化带动毕业生就业半径扩大
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出台后,不少河北籍学生开始考虑回家乡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小欧来自石家庄,他说去年还在为工作单位选北京还是家乡犹豫不决,今年暑假已下定决心,并且已经联系好家乡一家国有银行,下月开始实习。“我这个月会陪女友找工作,她想趁年轻在北京闯荡一阵子,见见世面。如果不能解决户口,过两年就踏实来石家庄找我。”
被问到万一女友在北京工作两人就成了异地恋时,小欧笑了,“北京和石家庄离得多近啊,坐火车1个半小时就到了,相当于从学校到通州,不会影响我俩感情的。”
除了河北籍学生外,一些周边省市的毕业生也看好京津冀经济圈,把求职意向从北京扩展到京津冀。山西临汾籍应届生周晓华毕业于北京一所普通院校,考虑到学校没有名气,专业很一般,又缺乏人脉,他说估计在北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次参加完北京的毕业生双选会后,会接着去天津和石家庄碰碰运气,“我很看好津冀未来的发展,政策刚出台不久,各大企业都需要人才,我赶紧过去占上,等过一两年就不好进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不再把留京作为唯一或主要选择,而是开始理性思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家乡。一项名为《2015届应届大学生回流意愿调查》显示,41.8%的毕业生愿意选择返回家乡就业,没有回流意愿的毕业生只有31.5%。来自华北、华东的应届毕业生回流意愿最高,达到61.9%,其余依次为西南(38.9%)、西北(38.9%)、华中(30.8%),来自东北的毕业生回流意愿最低,只有29.2%,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于吸引毕业生回流的作用越强,同时西部大开发创造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也深深吸引了毕业生。
■本科生创业最注重是否感兴趣
虽然求职大幕刚刚拉开,但与去年相比,想创业的学生明显增多,那想创业的大学生会考虑什么因素呢?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调查统计显示,“创业项目预计是否可以成为未来的热门产业”(本科生28%,研究生27%,高职高专生29%)、“自己是否感兴趣”(本科生29%,研究生27%,高职高专生25%)、“启动资金的多少”(本科生24%,研究生20%,高职高专生28%)是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小高明年毕业,他不打算凭借好专业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而是要和三个同窗创业,开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技术有了,资金通过自筹解决了一部分,我们有一个专利,有风投对此感兴趣,目前正在谈,估计问题不大。眼下我们正在找场地,希望明年初就能挂牌。”
在北大举办的2015“职为你来”中外企业校园行首场活动现场,记者发现,最受应届生青睐的还是金融和IT行业。本来是下午两点开始的活动,不到一点半,就陆续有毕业生排队入场,不少招聘单位的展位前已经排起长队,特别是银行等金融类单位的展位前,更是挤满了求职的学生。在光大银行的展位前,两名招聘人员一边看简历、一边问问题,非常忙碌。与金融机构备受应届生青睐相比,一些咨询和服务行业则少有人问津,不少前来投简历的毕业生都表示,之所以倾向金融机构,主要是考虑在待遇上更有保障,而且工作也更稳定。
今年毕业的小张学的是中文专业,她有一些媒体的实习经验,希望能参与到一些大型机构的新媒体部门进行锻炼和学习。她告诉记者,平时关注新型媒体比较多,也有一些想法,期待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展,对毕业初期的薪水要求并不高。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一名招聘人员则告诉记者,公司对IT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一方面需要考察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另外也要看学习能力。现在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毕业生入职后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对比企业的招聘热情,毕业生们的态度并不“急迫”。一位正在排队的毕业生告诉记者,听说今年的毕业生人数不少,但她和不少同学并不太担心工作的问题,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一边创业一边找工作,或者再考研,“可选择的方式其实特别多”。
□本报记者 任洁 闵丹/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