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这是6年来GDP增速首度“破7”。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破7”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下一阶段,应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向“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此次是中国GDP实行分季核算的新标准后,统计局首次公布GDP。分季度看,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三季度GDP增速尽管“破7”,但仍好于市场预期。机构和专家认为,传统产业去产能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
“三季度GDP增长6.9%,下到7%以下,但是只下降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指出,我国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2.1%,水泥产量下降4.7%,短期来讲对工业运行产生压力。
19日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增速继续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根据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8.1%和7.6%,均“跑赢”同期7%的GDP增速。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460元,同比名义增长10.2%。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54万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52元,同比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