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刚过,当中国女科学家一举捧得诺贝尔奖,上演中国科学界在国际舞台上的逆袭,令国人欣喜万分的时候,中国足球却又一次扮演了“添堵”的角色。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第四轮比赛中,国足的表现依然难与“大国”身份相匹配。中国队以0∶1不敌卡塔尔队,再一次把自己推向了绝境,冲击俄罗斯世界杯之路蒙上了重重阴影。
卡塔尔是中国的苦主
作为中东地区的小国,卡塔尔的足球基础较为薄弱,只依靠归化和培养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三四流球员,由此在国际军团的助阵下,长期处于亚洲二流水平。卡塔尔足球总体水平与中国相近,经常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与中国交手,因此成为了国足的“苦主”。1989年、1997年、2008年,这个人口只有180万的小国,三次将中国挡在世界杯预选赛门外。这次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又与卡塔尔遭遇,两队的情况却都与过去大不相同。
卡塔尔面临人员青黄不接的窘境,在亚洲杯上垫底的拙劣表现,反映了他们昔日亚洲二流的身份已朝不保夕。而中国队自从2002年历史性杀入世界杯以来,已经12年在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即被淘汰。在这12年,中国都没有机会在最高水平的比赛中与亚洲强队进行最终的角逐。
12年前,国足将被淘汰的理由归结于“死亡之组”,而这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抽了上上签,卡塔尔是最容易对付的一个对手。以往,中国队远征西亚,常常将失败理由归结为天气炎热、裁判偏袒等。而这次,卡塔尔阿尔萨德球场开放了空调系统,比赛主裁判也不是西亚恩,而是韩国裁判。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都不吃亏,还有什么理由输球呢?
教练佩兰成为众矢之的
可是,中国队又输了。与14年前射门中柱、被判点球惜败于卡塔尔不同,这次中国在进攻和配合上完全处于下风,如果不是王大雷的出色表现,中国队输球的比分可能不止是0∶1。与此同时,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上半程已经结束,中国队2胜1平1负积7分,落后卡塔尔5分,因净胜球落后于香港而屈居小组第三。根据小组赛只计算前四名之间交手成绩的规则,中国队的成绩已经落后于全部8个小组的小组第二。因此,中国只有在下半程4场全胜,才有可能争取以成绩最好的四个小组第二的身份,进入亚洲区十二强赛。中国队又一次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走到了悬崖,如果在明年的主场比赛不能击败卡塔尔,中国会再次无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也就是连续16年止步于小组赛。
这次的卡塔尔的实力并非有多强,他们依然凭着召回7年前绝杀中国队的塞巴斯蒂安等老球员,以勉强维持整体水平。中国第四次输给卡塔尔,这次需要由谁来承担责任?人们将矛头指向了教练。赛后,主教练佩兰的用人遭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而与亚洲杯上排兵布阵受到的赞誉相比,人们对佩兰的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可是,中国队失利的责任真的需要全部由佩兰承担吗?如果中国现在换一名高水平名帅来执教,又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足球改革何时能收获果实
答案恐怕并非如此。每当国足以胜利短暂麻木国人的神经时,往往是出现在友谊赛、亚洲杯、东亚四强赛等练兵性质较强的比赛。每当面临世界杯预选赛的“大考”,各国主力球员以全部的热情投入比赛,亚洲球队之间真刀真枪的较量时,中国往往难逃惨败的厄运。中国球员整体技战术水平的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国足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中国和卡塔尔是世界上极其重视足球发展的两个国家,两国职业足球的发展也最为迅速,吸引了世界顶级球员、顶级教练,成为各自国家职业足球发展的力量。目前,卡塔尔已经探索了他们发展足球的道路,归化了经济落后国家的球员并送到欧洲培养。卡塔尔也以强大的财力和决心获得了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权。相反,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究竟是否找到了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
看看现在中国国足的表现,再想想多年前的英格兰国家队,仿佛看到诸多相似之处。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商业运作获得巨大成功,英超代替意甲成为世界第一职业联赛,最高水平的球员和教练以顶级身价云集英格兰。与此同时,英格兰国家队的表现却每况愈下,长期在世界杯、欧洲杯中被提前淘汰。英格兰国家队表现为何如此糟糕?英国评论员西蒙·库珀和史蒂芬·西曼斯基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了英格兰职业足球和国家队在管理层面的诸多问题,也指出了英格兰足球人口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从联赛成功到国家队的成功,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发现和纠正。
在大洋彼岸,刚刚结束了新一轮的欧洲杯预选赛。英格兰队已经改头换面,以8战全胜的战绩一扫往年的颓势。而在中国,80亿的版权费注入中超联赛,仿佛看见上世纪英超联赛的影子。在广州恒大2013年捧得亚冠奖杯之后,更多的中国职业球队有决心角逐亚冠冠军,中国的职业足球、群众足球正在全面改革和发展。可是,国家队冲出亚洲,让中国成为真正的足球强国,这才是中国足球改革的最终目的。中国足球的改革究竟何时能换来国家队的进步?许多人说,足球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缩影,我们从卡塔尔、英格兰足球发展的漫长道路中能看到哪些经验和教训?我们的足球何时才能重回亚洲一流的行列?与其成绩不好就换教练,这才是亟需我们反思的问题。
□本报记者 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