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红都洛河畔的女石匠
祖国的生日 也是我大喜的日子
最美不过夕阳红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都洛河畔的女石匠

首位“洛河畔女石匠”白志萍(右)当年劳动照
女石匠姑娘们开山放料石
“首位女石匠”白志萍与儿媳携手经营的小商店洋溢生机
 

在陕北志丹县插队时,笔者曾听过这样的民谣:“旦八寨两头尖,东靠洛河西靠川,背洼洼攻上了刘月山,身挎盒子炮,头顶黑毛毡,翻进寨子里,杀得敌胆寒!”这流传于洛河畔村落间的民谣,描述了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里提到的围攻旦八寨的战斗。正是这场战斗中的故事,激励了后辈人中女石匠的诞生……

女石匠排的诞生

1971年初春毛主席给延安人民的复电激荡山村,旦八乡要在洛河上建电站了!当得知工程急需石料工匠时,年仅17岁的白志萍就奔到指挥部报名。谁知石工连长唐大伯怕活太苦,技术强,不敢收女娃,乡间也有落后势力冷嘲热讽“人老几辈子没见过女娃子把锤钻、当石匠!”“女人长大就是做饭、嫁汉、看娃娃,怎能跑石堆里扬灰气!”一时间老妈也害羞阻止,一起来报名的小姐妹也疑惑地止步了!这当儿,高指导员赶到姑娘们和大妈间,指着村边的烈士陵园说道:“这里掩埋着保卫边区围攻寨子的九位烈士,几十年啦,他们看着、盼着我们用好洛河水,建设新家园啊!”白志萍抬头走上前,再次报名要求当石匠,老妈也抹泪支持。这才破例收下第一位女石匠。跟着刘老汉的孙女胡椒,石洼庄的梅梅、芳芳,边咀子的锁定,远山里的琴琴等五六个姑娘,都首批报名参加了女石匠。

第二天,姑娘们就来到了工地,在春风中挥舞锤钻,在汗滴间学习技术,吃苦摔打,脱皮洒血中打出首批料石,成料率达到七成。很快便有更多灵气的姑娘来报名,女石匠扩充到32名,由此成立了“旦八女石匠排”,白志萍首任排长,这正是红都保安史上的第一代女石匠。

女汉子们抡锤有劲 落锤精准

以后的岁月里,女石匠排成了工地上的“突击队”,哪里有困难,任务重,就会呈现姑娘们的身影。

这年十月,姑娘们冒着寒霜和早来的初雪奋战两个来月。为抡锤有劲,她们脱下右臂上的棉袄别在腰间,坦露臂膀,舞动锤钻,铿锵叮当,和着清冽的洛水,迎着纷飞的雪花,映照山舞银蛇,谱成西域天籁,绘成陕北山川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左手挥锤的王社社负伤手术后缠着绷带重返工地。姑娘们顶星出工,迎月归家,有时加班到深夜,一锤一钻凝聚深情和斗志。

终于在冰冻坚固的河床开石七百余方,凿成宽2米、深1米、总长354米的结合槽,创出古县保安史上的奇迹!年终总结女石匠排评为“施工先进集体”,白志萍、胡椒、社社、孙琴、女娃等评为“劳动英雄”。

女石匠本领强 石头身上巧梳妆

在二十多米高的大坝上勾缝,需悬空作业,劳动强度大,且担风险。牛景玲、张惠英、曹振平等女石匠骨干,就带领大家请教老连长,边学习,边琢磨,边实践,总结出:“腰系安全绳,肩挂灰料斗,手握钢瓦刀,逐行升降”施工法。笔者曾亲眼望见姑娘们在墨红斑绿的坝体间,腰带飘飘,飞上飞下,真像雁阵凌飞,山鹰翱翔,映着奔流的洛水,彩绘出西域今朝的“神女飞天图”!第一个登上坝顶完成头天勾缝任务的牛景玲,高兴地在落日夕阳下挥汗舞瓦刀。经过姑娘们近一个月的奋战,七天勾缝1560米,又在没膝的污泥中打钢筋、固石料,昼夜浇筑水泥护堤270立方,使72米长的大坝主体抢在洪期前完工。跟着完工三道闸门,机房建成,电机到位,女石匠们不仅承担了整个工程备料的70%,还突击完成了多项关键任务。

金秋,旦八古寨下明亮的电灯第一次点亮山村静夜。此刻,姑娘们望着洛水银河,脸上挂满了笑容……

□冯军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