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第一次执行任务 就是在中秋夜
半夜喊山 让那个中秋充满回味
最美的中秋 在爷爷的桔园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5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的中秋 在爷爷的桔园里

市温暖基金会 于杨杨
 

于杨杨是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从2003年大学毕业来京,如今已12个年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于杨杨回忆中最美的中秋便是在爷爷的桔园。她10岁以前,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她爷爷家过的。

她的老家在广西南充市西充县占山乡十五大队飞凤村。于杨杨的爷爷是老劳模。中秋时节满山的柑橘红彤彤、沉甸甸,她常常拿一根小树枝当作小鞭,屁股后边跟着三五个鼻涕过河的跟班小伙伴。她雄赳赳气昂昂地往果园里一站,挥鞭划一个圈,宣布:“每人摘三个!要大的!”小伙伴一阵欢呼,纷纷脱鞋上树,捡个大的使劲拽,树叶哗啦啦乱响。爷爷在远处用力干咳一声:“摘桔子就行,别拽树!”年纪大的小伙伴就知道这是真正得了“圣旨”了,手脚飞快地摘了一大捧,招呼小的们作鸟兽散,留下于杨杨这个“光杆司令”看着慢吞吞走过来的爷爷,不尴不尬地笑。

爷爷怕于杨杨被乡下蛮小子欺负,总会把她带在身边。怕她闷,爷爷总是绞尽脑汁逗她玩。爷爷的手很大,都是老茧。“可这双手什么都会,会握着我的手教我杀鸡、写字、钓鱼、吹笛子,会做好吃的回锅肉、用红红的木炭煨香喷喷的烤地瓜,还用细细的竹片给我编了一个可以每天挎着的小篮子。到了中秋节的晚上,爷爷就会变出来一只漂亮的铁盒子,拿盒子里的月饼给我吃。”那时候,对于杨杨来说,最盼望的就是中秋节。

“后来爷爷走了,我再也没有回过乡下。中秋节的气氛总是淡淡的,有几分凄冷的感觉。”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中秋节,于杨杨自己一个人在宿舍,趴在窗台上看下面黑漆漆的操场,两个她的同龄人正在放烟花。随着一声声的炸响传来飘飘渺渺的笑,火光映红他们的脸,不知不觉,于杨杨也笑了起来。“那时候的中秋节,我总是一个人,咬着月饼看月亮,享受夜晚的恬静,孤独感深深包围了我。”

又过了一些年,于杨杨移居到北京。这里的节日可以进行的活动很多,但于杨杨算一个比较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吧,比较宅,在中秋的时候,更愿意泡上一壶好茶,约上一二知己,赏月聊天。“现实的情况一般是,偶尔一两次约上了愿意在中秋节陪我的知己,等我拿出茶具张罗了月饼,知己手里的啤酒已经下去了一半。啤酒、月饼和茶,在我们漫无边际的言谈里,成了绝配。”

□本报记者 余翠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