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上演“月饼大战”老戏码
中秋临近,记者探访多家超市,发现“月饼大战”早已悄然开幕。跟往年一样,在中秋节到来的前10天左右,各大超市的“月饼专柜”就已经摆放到了十分显眼的位置。走近之后,记者发现,各种规格和价位的月饼算得上玲琅满目。
首先是礼盒装的月饼,从五六十元到数百上千的各种月饼,整齐排列,促销员口中不断喊出优惠促销的广告词。“走亲访友的时候,手里拿着礼盒月饼,还是比较体面的。”一名促销员告诉记者,从近几天的销售情况来看,两百到五百元之间的礼盒月饼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记者随手翻开几个价格在500元以上的礼盒,华丽的包装让礼盒内的10块月饼显得十分精致,配套的餐具看起来也十分上档次。“这么豪华的礼盒,销售情况怎么样?”促销员听了,笑着说:“还可以,但我感觉今年没有往年卖的好。”
即便如此,礼盒月饼还是各大超市在中秋节期间的主打。“毕竟中秋节吃月饼还是一个老传统,体面的礼盒月饼又比较符合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预计今年的“月饼大战”不会过于激烈。
在礼盒装月饼的展柜对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散装月饼,这些月饼按重量销售,价格从每斤十几块到几十块钱不等。“相对于礼盒月饼送人来说,买散装月饼的人主要为了家人吃,消费者更注重口味的选择。”散装月饼的销售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传统馅料的月饼依旧畅销。
记者发现,今年的散装月饼除了五仁馅、豆沙馅、莲蓉馅等传统馅料外,各种果味月饼也非常受欢迎。在广式月饼的专柜前,一位正在挑选月饼的阿姨笑着说,“广式月饼的口味比较丰富,我打算买一点回去尝尝鲜。”
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于创新馅料的月饼并不领情,“现在的月饼,早就找不到传统月饼那个味道了。”正在选购月饼李先生对记者说,“中秋节的气氛除了商业化的月饼大战,其他也都被冲淡了。”
“买礼盒月饼主要是为了送长辈,拿着体面。”一位正打算买月饼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不太喜欢吃月饼,对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传统不以为然,“中秋节,我们不吃月饼也无所谓的,出去吃顿大餐,家人聚会,就是过节了。”
此外,记者还发现,消费者除了在商场、超市里选购月饼外,很多有条件的企业选择发放企业自制月饼,作为节日里的员工福利。京粮顺兴公司今年的中秋福利就将是发放旗下正大公司自己生产的月饼,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让员工吃自己企业生产的月饼是一件又经济实惠,又体面的事情。”
中秋民俗被年轻人遗忘
聚餐、逛街、补觉……记者就“你了解中秋节习俗吗?”“中秋节你会怎么过?”这两个问题随机采访20位不同年龄的市民,其中80%的被访者对于第一个问题给出的首选答案是吃月饼。此外,第二个问题中较多的答案是聚餐和逛街。
今年的中秋节正赶上双休日。因为休息日较短,再加之中秋节的3天后为“十一”黄金周,所以不少人并没有为这个中秋节制定出游的计划。80后女孩方晴上个月办完护照,“主要是为在十一假期去韩国旅游。”聊到中秋节这个话题,她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就是到长辈家聚餐而已。”
对于中秋传统的习俗,这个80后女孩更是一知半解。“感觉这个节和其他节的过法差不多,都是吃吃喝喝,要不就是逛街补觉。”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现在的中秋节传统习俗基本上已经被人遗忘,而商家也仅仅拿这个节日当作促销的借口。记者看到几家电商已经在中秋节前开启促销的活动,而在实体店中,不管是食品、还是衣服都在用中秋节的契机开启新一轮折扣大战。
“现在的中秋节不仅没有传统节日的气氛,也没有传统节日的过法。”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娜感叹道。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中秋节的历史可谓悠久。中秋节开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可以说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如此,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其实,在我国对于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很重视。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舞蹈,其中民俗一项中包括中秋节。此外,2008年起,中秋节还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但是这个传统节日中的各种民俗,却被不少现代人忘却。“中秋节在古代有不少习俗,比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月饼。”王娜说。
【声音】
传统文化传承需全社会支持
对于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采访中不少人提到需要加大宣传,挖掘文化底蕴。
“记着小时候,我家住在大杂院。院子中间有个葡萄架,八月十五中秋节,院里的邻居会聚在一起边赏月、边吃月饼,有时候大人还会给我们出谜语,感觉这个传统节日的气氛很浓。”市民李先生说。
他表示,应从学校开展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在这一点上,京剧在校园的推广值得借鉴。早在2008年,教育部提出京剧进课堂的要求,这对于传统艺术的推广和传承都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同样的做法适用于传统节日的传承上。”
李先生建议,可以在学校和社区中开展中秋节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比如,烧瓦罐、点桔灯、泛舟登崖、吟诗作赋等活动,而不要仅仅将中秋节流于形式,和吃月饼画上等号。”
【建议】
传统节日民俗味儿更浓
中秋节在北京又称八月节,经明朝的发展,在清代乾隆间形成高潮,因乾隆属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所以许多中秋习俗是在乾隆年间形成,一直沿袭至民国,丰富多彩。“祭月、互送月饼、拜兔儿爷、赏月,这些习俗在中秋节是必有的项目。”著名民俗专家赵书说。
老北京,中秋的月饼在节前可以当成礼品送。中秋节送月饼,主要是为了表达心意,因此老北京的月饼包装是很简单的,一个蒲包,上面放一个以红色纸为店标,有的为了好看在店标下加一张绿色衬纸,用纸绳一系就行了。最讲究的,也就是印有图案的纸制点心匣子。
京城的“中秋月饼”特指“自来红”、“自来白”以及用于供月的大月饼“团圆饼”三种。节日当天,月饼首先是供品,祭月时摆在供桌上。供品主要是“自来红”,又称“红月饼”,烤的颜色较深。清一色白糖、冰糖渣、果仁为馅,外皮上打一个红色圆圈,圈内扎着几个小孔。用香油和面烤制,也是素品,即可祭月,又可平日敬神。其它月饼还有广式月饼,馅内有莲蓉、豆蓉、五仁、豆沙、枣泥;荤的有金华火腿、烧鸡、烧鸭、腊肉、蛋黄等,主要当礼品。
除了可以祭月、送礼,中秋月饼第三个用处是节日食品。祭月的供品撤下来后全家人分吃,如有家人当时因故没在家中,也要留一块等回家时再吃,这叫自家团圆,不与别人团圆。撤下的供品不能再当礼品送人,这是老北京人的规矩。
中秋节这一天,老北京人有自家制作团圆饼的习俗。所谓团圆饼就是用白面蒸制的多层圆饼,是甜的表面上可放一些青红丝,也可以是咸的当晚饭的主食,切成小块,大家分享。
老北京讲究中秋赏月。可以登高赏月,也有平地开阔之处赏月,还可以泛舟赏月。如果说祭月和吃团圆饭是家庭活动,那么赏月是亲朋好友的社交活动。赏月可以吟诗放歌,高谈阔论,也可以击鼓传花,歌舞游戏。更多的是饮各种“果子酒”,以桂花酒为佳,举杯相贺。
中秋民俗还有抖空竹、放风筝、踢石球(蹴球)、打太极、票友唱戏、下围棋、下象棋、摔跤……等习俗,一片节日气象。
赵先生说,其实这两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只有这两样就显得单调了。“中秋节的活动其实还有很多,而且很容易实现。同家人一起做做月饼、和父母一块赏赏月,给孩子买个泥塑兔爷,放个天灯等等。平时生活压力大的人们,不妨拿出两三天的时间彻底放松,重拾家庭温情,重温传统习俗。
不过,赵先生也表示,现在,人们都在提倡要回归传统,但这有很长的路要走。一项民俗传统是经过几千年形成的,经历一代人的断裂之后,想要再弥补上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用单纯的放假手段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举办民俗活动,光剩下吃、喝、逛商场,还有什么意义?
□本报记者 盛丽 王路曼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