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做“低头族”,你行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团圆
不做“低头族”,你行吗

 

中秋就要到了,和亲朋好友分享一顿温馨的晚餐,可你却在玩手机;很久不见的朋友终于聚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你有多久没和父母谈心了?你有多久没和朋友聊天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个中秋,放下手机,好好聊聊天吧!

【探访】

放下手机 过个传统温馨的中秋节

对90后建筑行业职工那苗来说,她现在越来越懂得中秋节的珍贵,虽然现在到处是“低头族”,但在今年的中秋,她会选择放下手机,跟家人好好团聚。“还记得我刚上大一那年,爷爷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从家里给我带了5块月饼。”中建二局三公司马驹桥E-11项目职工那苗激动地说。

那苗仍能记起当时的情景。很早爷爷就打电话让我去门口接他,“看见爷爷手里拿个布兜,我就猜到他是怕我在学校吃不到月饼。”那苗接过布袋颠了颠,便说,“爷爷啊,干嘛那么老远非要给我送月饼呢,我自己买就好了。”当天那苗一直舍不得吃,第二天晚上饿了拿出来吃时才发现月饼是葡萄干馅的。

“当时坐在床上就开始哭,宿舍同学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从床上跳下来看我到底怎么了。其实这是爷爷拿到加工厂做的,他知道我从小就爱吃葡萄干,便拿着原料到月饼加工厂。”那苗说。

如今,那苗已经25岁,参加工作了,爷爷也80岁了,那苗想用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因为爱一直在,但时间却不等人。“中秋节到了,不管有没有时间,都要回家看看,那份爱才最珍贵!”

而对于80后工会社会工作者唐瑞峰来说,每年中秋节都是他们全家团圆的日子,虽然手机微信时下很流行,但全家人欢声笑语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团圆月饼,过一个传统而温馨的中秋节仍是她的渴望。

唐瑞峰回忆说:“记得小时候,刚过完春节,就期待中秋节的到来。春节可以穿新衣服,中秋节可以吃月饼。月饼是我的最爱,糖馅、豆沙馅、还有五仁馅……哪个都爱不释手。”

在农村,中秋节是家里团聚的日子,也是丰收的季节。恰逢中秋,唐瑞峰的爸爸妈妈会去地里收玉米,她和哥哥,在家里等着爸爸妈妈回来。

在爸爸妈妈回来之前,唐瑞峰和哥哥也是早早地准备好团圆饭,一盘土豆丝、一盘大白菜、西红柿炒鸡蛋,还有爸爸的下酒菜花生米,中间再放上一个圆圆的大月饼就算是一家人的团圆饭了。

“我和哥哥焦急地等待着爸妈,眼睛直直地盯着月饼,看着桌上大月饼不禁流口水,我俩时不时地用舌头舔一下,用小手在边上掰一小块,等爸妈回来时,整个月饼像被老鼠啃了一样。”回忆当年的中秋,唐瑞峰感觉很幸福。

提及现在年轻人都拿着手机过节,唐瑞峰说,她愿意放下手机和家人一起过节。“因为父母越来越老了,能陪伴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要好好享受这种团圆的幸福感。”

拿起手机 视频传递中秋祝福

郭勇是一名70后,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一名援藏教师,今年8月,他从北京来到西藏,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由于远离家人,他需要靠手机给家人传达中秋祝福。

郭勇告诉记者,曾经听说,在藏区工作,是“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精神回故乡”。当新鲜和兴奋渐渐远去,复杂的自然条件正考验着援藏教师们的意志。

开学第二周,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和安排,郭勇和同事们开始了学校服务片区的结对帮扶工作。学校服务范围之辽阔,最远的离学校竟超过100公里。郭勇只能利用节假日每天骑车上百公里,藏区山高路险,基础设施薄弱,援藏教师们闭着眼睛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口。

“说实话,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想家人。想到我妻子,朴实善良,默默为家,勇敢坚强,自己一个人带着刚满一周岁的儿子,还要操持家务,作为子女的我,作为丈夫的我,作为父亲的我,亏欠他们的太多太多……”郭勇说。

往年,郭勇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团圆,今年的假期短,根本回不去。“过节的时候,我得举着手机和家人视频,用手机和家人一起过节。”郭勇感慨地说。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就是拿着手机发微信、看视频之类的,每天耗在手机上的时间得5个多小时。中秋节没有手机怎么能行呢。” 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售后服务部的客户经理李慧杰跟郭勇的观点类似。

对于出生于90后的李慧杰来说,中秋是个和朋友欢聚的好日子。

“我出来工作已经4、5年了,今年的中秋节准备跟女性朋友一起过!”李慧杰开心地说。

李慧杰说,每年的中秋节,她会买了月饼跟朋友一起过,大家在一起边聊天,边刷微信,看到朋友圈里有意思的内容还会跟朋友一起分享下,或者去逛街时,会拿手机拍拍姐妹们之间的合影,发发朋友圈。

“我觉得手机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比如微信朋友圈有很多有意思的段子或者视频,大家聚一起,分享下,也很有趣,而且把跟姐妹儿的合影放朋友圈,其他朋友过来点个赞什么的,有空在微信上跟好久没联络的朋友热聊会儿,大家知道彼此近况,本身都是团聚的好方式。”

【观点】

职工:不必纠结于手机,过好节最重要

对于今年的中秋节,在北京做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杨玲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如果有机会回家,跟家人聚在一起,或者跟朋友聚在一起,还是要放下手机的,这样对彼此是尊重,而且聊天也更能尽兴。如果家人都在忙各自的事情,自己不忙的时候,看看手机,给朋友们发发祝福短信,刷刷微信,在朋友圈里分享下最近的状态,也是非常好的。”

供职于北京一家IT公司的杨玲玉,刚工作1年多,她目前的想法是把工作干好,所以今年中秋节不回老家。

“我不工作的时候,喜欢在手机上看看新闻,视频什么的,感觉自己拿手机拿久了,就会放下来半天,看看书、画画什么的,我喜欢水粉画和水彩画,今年中秋大概也会这么过。”

杨玲玉说,时代在发展在进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也应该随着时代,允许有更丰富的过节方式存在,毕竟在手机如此普及的年代,强制让大家在中秋节这天放下手机,也是不现实的。

不过杨玲玉也认为,不能在过节时,只顾自己看手机,而忽略了跟家人团聚的时光。

“我觉得自然、随意、家人都能认可的过节方式是最好的,全家聚一起,如果拿手机拍照、录视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能让中秋节过得更圆满。”

专家:年轻人,中秋节回家团圆吧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科技的时代带来亲情的疏远,应提醒年轻人过节要随节俗、过节要守节规。艾君强调,节日永远属于年轻人的,节日这种颇具年轻人兴趣和追求特点的文化,一旦失去年轻人,就会成为被冷漠的角落。没有年轻人的崇尚和喜好,就永远也不存在对事物热爱的追求。也就是说年轻的一代对节日的需求更倾向于形式上的活泼和快感。

而今生活好了,年轻人又大都是独生子,似乎更注重了文化意义上的纪念性和娱乐性,也就是说过节实际成了“玩”字当头,这是今日年轻人生活和追求的兴趣和喜好。正因为如此,当互联网、手机这些新科技所带来的新的娱乐产生后,年轻人自然会陶醉其中,由此,让亲情疏远,让节日变味。

“中秋节与春节一样,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被赋予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品味秋收喜悦的‘团圆节’”,艾君说,对于这样的团圆节,我们更应该努力去维系它的节日文化思想。百善孝为先。与家人团圆团聚也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体现。因此,放下手机与家人聊聊天、好好吃顿团圆饭,享受亲情的愉悦同时,才会更好地体现出一种对家庭老人的孝道。

为什么青少年要做低头族?国家心理咨询师傅学煜认为,现实生活是单调的,网络里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喜欢这种变化的稀奇的感觉,同时,他们能在网络里找到归属感,在群里关注别人也寻求他人关注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低头族是在刷存在感,这是心理层面的需求,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因此手机上瘾的人越来越多。

“从习惯来说,一件事情当你需要的时候做一做有很多益处,但是一旦下意识地长期去做,以至于不关注其他事情了,这对他们的情感、社交、生活实践带来不好的影响。”傅学煜认为,手机方便了大家联络感情,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掌握度。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使得这种交往很片面很单一。比如,到了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人们都是上门拜访送祝福,家人团聚过中秋。而现在,一条微信,转发群发就搞定了。这样就没有了过节团聚的味道。其实,有人已经在抵制这种现象了,说明大家已经慢慢感觉到了。

□本报记者 余翠平 马超 张江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