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边磊)“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北京作家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一段兔爷的描写今天跃然出现在了孩子们的手中。
这是东城区新开路东总布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一堂兴趣课,“金马派”传人、东城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吕铁智老师正生动地讲解着中秋文化符号兔爷的传统历史,并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在泥塑坯子上绘制着他们自己设计的“兔爷”。
“中秋童趣,兔爷来袭”是建国门街道阳光部落社区青年汇“感知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继风筝绘制、脸谱绘制后的又一次将传统文化知识带入到青少年课堂。该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青少年通过动手体验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同时,也是区域化团建成员单位共建共助的一个生动实例。
本报记者 于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