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地下水位 缘何16年来首次回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入京 开源节流 严控地下水开采
北京地下水位 缘何16年来首次回升

 

来自市水务局7月底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市地下水埋深26.55米,较6月底26.7米回升了1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标志着“干渴”的北京16年来地下水位首次止跌回升。南水入京、全市开源节流、严控地下水开采……北京的这些治水措施实现了地下水位16年来的首次回升。

【原因一】

“南水”进京 18%回补地下水功劳最大

截至今年8月底,来自本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数据显示,6月30日,本市地下水埋深为26.7米,而一个月后,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回升了15厘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其中,大兴区地下水位回升最多,从19.89米到19.47米,回升了0.42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近期的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看,此次地下水位回升不仅仅是一两个监测点的回升,而是全面的回升。究其原因,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陈鹏程表示,除去降雨的原因,最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南水进京。

9月3日,就在举国同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北京市又传捷讯——南水北调江水累计入京量突破5亿立方米!达到水利部批复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水量调度计划》年用水总量8.18亿立方米的60%以上,基本实现了本市南水北调的水用于自来水饮用、调蓄储备、地下水回补的“喝、存、补”的用水目标。

去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市用上了千里迢迢而来的“南水”。市水务局严格执行水量调度计划,坚持“喝、存、补”的优先顺序,将南水进京后主要作为本市中心城区自来水厂水源,缓解水源供给不足的压力,以达到压减涵养本地水源的目的,同时为水库蓄存、地下水回补及城市河湖环境水环境提供水源。

截至9月初,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惠南庄入境水量达5.09亿立方米,全市自来水厂“喝”水3.65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72%;大宁、怀柔水库“存”水0.50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10%;回补地下水0.94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18%。目前平均每天入境水量345万立方米,均得到了有效地分配与利用。

在满足本市自来水厂“喝”的条件下,通过大宁调蓄水库和密云调蓄工程将富余“南水”进行储备,全力确保密云水库蓄水8亿立方米以上,严格控制出库水量,自年初至今,密云水库出库量1.04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出库量4.06亿立方米少3.02亿立方米。7月,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启动运行,向上游水源地及怀柔水库输水,目前部分“南水”已进入怀柔水库,预计9月中旬“南水”可进入密云水库,努力实现“存”的用水目标。剩余0.94亿立方米就用于回补地下水,占总来水量的18%。

【原因二】

严控“超采” 自备井置换减采2.4亿立方地下水

除了南水回补地下,地下水位的回升也离不开本市多项水资源管理举措。水利专家表示,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与超采地下水减少有关。数据显示,1至7月,地下水开采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200万立方米。

自1999年起,北京地下水一直面临“超采”问题。“当时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了大面积的超采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相关负责人介绍,1980年时,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今年4月,家住金盏嘉园的居民们终于告别了自备井水,喝上了市政自来水。这标志着去年11月本市启动的首批自备井置换单位正式通水,总共30万居民告别自备井喝上市政水,这意味着北京每天减采3.3万吨地下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水资源紧张、市政供水管线建设滞后等原因,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以及部分郊区县的机关单位、居民小区都开凿了一批自备井。“自备井直接采集的是地下水,随着南水的进京,这些自备井也该到了退居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市水务局供水处王相成副处长介绍,本市城区目前仍有6000多眼自备井,年取水量2.4亿立方米,约占城区供水总量的1/4,涉及800多家单位和284万人。

但近年来,自备井供水已渐渐不适应北京的发展,供水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有10亿立方米的南水进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也为自备井置换提供了更充足的条件。

今年确定了104个单位的置换计划,并对置换时间进行了安排,预计将改善30万人用水水质。到2020年,城六区的自备井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去年11月,本市水务部门正式启动自备井置换工作,截至目前,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到了3.3万立方米。这样算下来,本市每年将减采地下水1200万立方米。而到了2020年,城区所有自备井将全部关闭,将减采2.4亿立方米,地下水将得以涵养。

【原因三】

水资源管理

用好“天上水”、再生水

近年来,北京越来越注重水资源管理,不仅是把地下水管起来,还努力做到再生水用起来,雨洪水蓄起来,为水资源的管理发挥了作用。

绿化灌溉、道路喷洒、施工压尘、洗车,如今这些用来市政杂用和改善河湖环境的水,已经不再和北京市民抢“入嘴”的干净水了,再生水已经走进了市民的生活。记者从北京排水集团了解到,2014年全市利用再生水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430个昆明湖,已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每天,方庄再生水厂门口,环卫集团的洒水车都会去刷卡取自生水。“冲洗道路降尘,要是用白花花的自来水谁都会心疼,再生水的利用不但满足了城市清洁卫生的需要,还节约了大量的清水。”司机王师傅表示,再生水水质非常好,一点儿没味儿。

记者了解到,去年本市已经建成的42处加水机取水量达到7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绿化、冲洗道路、施工降尘、车辆冲洗等。今年,中心城区计划新建的35处环卫专用再生水管线供水点已全部建设完成,其中8处已供水,其余27处具备供水条件。市排水集团表示,随着再生水管线建设范围的扩大,未来几年集团还将陆续建设加水站。

“再生水其实已经走进了市民的生活。”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南水进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但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依然不会改变,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仍将是保障本市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举措之一,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再生水年利用量将不低于10亿立方米。

今年年底前,本市还将再建成两家再生水厂。目前,排水集团已改造并建成清河、北小河、酒仙桥、卢沟桥、吴家村等5座高品质再生水厂,日供高品质再生水能力达104万立方米。高碑店和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加快进行,预计年底前完成。把“天上水”收集起来再利用,也是近年来北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出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等1600余处雨洪利用工程,改造84处下凹式立交桥蓄水工程。今年汛期降雨频频,这些雨洪利用工程也趁机“喝”了个饱,收集利用雨水1200万立方米。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雨水利用设施改造,本市还新增了11个“海绵公园”,每年可利用雨洪360万立方米。特别是北京植物园,消失40年的樱桃沟“飞瀑流泉”景色今夏又现,雨洪利用工程的功劳可不小。

对于未来,市水务局表示,本市将继续加强雨洪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今年下半年将新建100处雨洪利用工程,充分利用好雨水资源。

□本报记者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