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热心于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科农技员张海江:
热心于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张海江与同事一起检查蔬菜生长情况
张海江下村为村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
张海江为村民授课
 

现年46岁的张海江,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乍一见他,绝对不会和专业技术人员联想到一起,但就是这位普通的农民,自16岁开始便跟着父辈学习种地,经过多年历练,成为了礼贤镇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技术员,负责千亩菜园的技术工作。

在张海江心里,对土地始终怀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自1995年开始从事设施蔬菜生产以来,张海江凭借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在家乡这片沃土上开始了他的种植事业。

带头示范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在张海江的家里,有两个大棚和一个温室棚。每天一早,他便来到这三个棚里,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作为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他将其中两个大棚都种植了番茄,其中一个是参加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举办的春大棚番茄高产高效竞赛,另一个是配合市区蔬菜推广站进行番茄品种示范。

为了推动番茄产量质量的提升,张海江把各地学习来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蔬菜种植过程中。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张海江种植的番茄长势良好,实现了亩产量14429公斤,亩产值达到30636元,位居北京市春大棚番茄首位。这使得张海江在北京市技术推广站高产高效竞赛中多次获得番茄高产高效二等奖,2014年,他还获得市推广站番茄高产高效竞赛一等奖。

而番茄品种示范棚,则是通过市区蔬菜推广部门收集全市目前最好的番茄品种,集中在一个棚进行示范推广,供广大种植户及田间的学校学员及时看到新品种的应用效果,避免盲目引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番茄品种示范棚在不同季节示范不同品种,春季示范推广优质高产的番茄品种,到了秋季则示范推广抗TY的番茄品种,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技术培育,这给张海江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量。他经常在棚里一待就是半天。

在张海江的设施大棚内,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如育苗时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浇水时采用重力灌溉和助力滴灌,番茄开花期采用韩国熊蜂授粉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张海江番茄大棚的高产高效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广大种植户和田间学校学员提供了观摩交流的场地,为农民增收增效打下了基础。

多年来,张海江积极配合大兴区蔬菜站认真完成合作项目,并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市蔬菜中心的菠菜品种正在张海江的示范棚里进行试验示范,以筛选适合北京夏季生产的菠菜品种,最多的示范品种达到了190个,现已有4个品种通过并投放市场。

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技能

“作为一名全科农技员,要想服务好三农工作,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所以,这些年来我经常参加市区蔬菜推广站组织的培训,希望让自己懂得更多。”张海江说,每次学习后,他都会把外面学到的专业知识认真记录下来,看到好的品种、新的技术还用相机拍下来,回来后做成PPT,与其他农户共同分享。

2011年,张海江参加了北京市推广站组织的为期21天的骨干农民赴韩国培训活动,这让他一下子打开了眼界。学习归来后,张海江将熊蜂授粉、生物有机肥等新技术迅速应用到自己的棚内。通过近两年多的试验,2013年春大棚番茄产量较2011年增产了15.5%,番茄的品质和以前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

作为一个千亩园技术负责人,张海江既要负责整个园区的技术咨询,还要负责农产品的技术管理,因此,他对自己的技术要求很高。他不仅要摸清各个棚的种植情况,指导农户认真填写田间记录,还要积极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杜绝使用违规药品,同时提高农户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每月,张海江都会不定期检查农产品的投入品使用情况,确保全程绿色防控,严把蔬菜质量关,让首都市民吃上放心菜。

热心助农

及时解决生产难题

2014年春节期间,村里一个温室种植户种植的番茄出现了死苗现象,急的棚主每天睡不着觉。情急之下,只好找到张海江,让他帮忙看看什么问题。正在大棚里干活的张海江,扔下手中的农活,急急忙忙的去了他家。

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原来该农户在定植番茄时,为了省事儿采取大水漫灌,导致地温低、湿度大,加上持续低温,秧苗大量病亡。张海江认为这是茎基腐病,为了确诊,他又把这个情况及时向大兴区蔬菜站做了汇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确诊,并告诉他解决办法以及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经过用药,终于及时将茎基腐病控制住,并实现了番茄的大丰收。后来该村民逢人就说:“全科农技员是及时雨,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

张海江所在的村,设施大棚都是1995年建造的,由于大棚的硬件条件还比较落后,棚内经常出现根结线虫病,这个问题让农户们很是头疼。大家纷纷找到张海江,请他帮忙解决问题。张海江先是将问题向上级植保部门做了汇报,并询问了解决办法,然后开始在自家棚里试验。经过多次试验后,他将最适合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整理总结。

“就是在整地前用日本的福气,撒施每亩2公斤,然后悬耕,防治效果非常好。”张海江认真地告诉记者,这是最简单易用的方法,他亲自将这一方法传授给农户,并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后来他又积极与市植保站技术人员联系,为村民送来了防治根结线虫的新型药物,受到农户广泛称赞。

作为一名全科农技员,张海江积极配合村委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广播、培训等形式,指导农户如何在产前安排茬口、选择品种及肥料,如何在产中进行栽培管理、合理安全用药,并在产后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帮助农户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是一名全科农技员,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是我应该做的。”在谈到为何如此拼命时,张海江说出了内心最朴素的想法。

张海江简介

张海江,男,1969年7月生,群众,1988年1月参加工作。2008年被大兴区蔬菜推广站聘为农民蔬菜技术员;2012年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农技员;2013年又通过上级各项考验,以优异成绩升级为一名高级全科农技员;2014年经专家组评定,聘为大兴区技术推广站兼职辅导员;多次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的高产高效竞赛二等奖,2014年获得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截至目前,张海江共推广番茄品种种植面积300亩,菠菜种植面积400亩,优质消雾棚膜500亩,推广新技术10项,带动农户300户,覆盖了本村村民和大部分合作社成员。

□本报记者 金海鸥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