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禄参军之前是河北省廊坊市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之后,随着部队来到了北京。1949年解放之后,成为了中国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
1945年,18岁的马进禄从地主家干完活,就奔向了戏台子。那是八路军的戏台子,演的全是八路军的抗战故事。戏连唱了三天,尽管家人不同意他参军,但执拗的马进禄还是瞒着家人,跟着八路军走了。
“别看我官不大,我使过的枪却不少,什么老套筒子、三八大盖、歪把子……我都用过。”老人一脸自豪地说。马进禄所在的部队就在北京,叫大兴独立团。
一个扛活的小伙子来到战场上却没有太多的畏惧。“有的孩子太小,第一次打枪的时候都吓哭了,我没有,参加过几次战斗就啥都会了。我们那时候特别苦,武器弹药特别少,每名战士只有八颗子弹,外加几个手榴弹。”马进禄和战友们常常是打完子弹,就扔手榴弹,之后就撒腿跑。“那真的是拿生命来战斗,与敌人的子弹赛跑。”在马进禄的记忆里,他跟本没时间来计算自己打死了几个敌人。说到现在荧屏里的“一枪一个”,马进禄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对马进禄来说,最惊险的是子弹带着风声从耳边呼啸而过。每次战斗马进禄的衣服、帽子都会多几个窟窿,有时候还会闻到一股肉烧焦的味道。一次从战场回来,一位姓孙的战士见了他说:“老马啊,我可算是拾了条命。您看这次战斗给我剃了五道沟。”孙战士指着自己的脑袋给马进禄看……
“其实我们在战场上,面对的日本人还是少的,多是伪军。”与他们正面冲锋的正是汉奸王凤刚,他是日军的“铁杆汉奸”。当时大兴独立团只有120多人,而王凤刚则有四个团,敌我悬殊,所以只能“智取”。
那段时间是马进禄记忆中最艰苦的时期。白天战士们都藏在“青纱帐”里。“周围都是高粱地、玉米地,我们就躲在那里面,一待就是一天。晚上就到附近村庄弄点吃的。”后半夜就是属于马进禄和战友们的时间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进禄放下了手中的钢枪,成为了工厂的一名工人。马进禄坚定地说:“不管干什么,我都不怕。我知道,跟着共产党还怕没有饭吃吗?”说完马进禄爽朗地笑了起来。
尽管脱下了军装,尽管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但那段抗战记忆马进禄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