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赵帅来到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之路。孝义营村位于青云店镇东部,村域面积810亩,现有人口370人,村民主要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为收入来源。如何将这些村民集中起来,共同致富,是村两委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赵帅的到来,为村支部和村委会(以下简称村两委)的工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他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群众,与村两委一起打造出了“孝心馒头”品牌,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走街串户孕育“孝心馒头”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这一行。”在决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时,赵帅就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在四年的村官经历中,他并没有像其它村官那样,只顾着自己学习,而是真真正正地深入村民群众中去。每天到了村里不是往舒服的办公室一坐,书本一拿,纸上谈兵,而是到村子里面找村民群众聊天,了解大家的情况。除了聊家常,他还试探着问村民对集体发展的意见建议,为村子的发展积累素材。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孩子,不愿与他深谈。但长时间接触后,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很实在,有干实事的心思,便开始与赵帅促膝长谈,把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对集体发展的疑问统统说了出来。自此,赵帅得到了村民们的充分信任。
在了解孝义营村的现实状况后,赵帅觉得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刻到了。他首先做的是从文件学习入手,了解北京市及大兴区对于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并紧跟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环境美好家园、两城服务枢纽、文化旅游之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一村一品”民俗旅游的具体思路,结合村子实际情况,为村民发展想出路。
在挨家挨户入户走访的过程中,赵帅从老一辈村民的聊天中了解到孝义营村的一个历史典故: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之子永珹一次打猎来到孝义营村,看到一个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自己吃粗粮而把白面馒头全部留给婆婆的孝道儿媳,永珹深受感动,当下赏赐这个村妇白银数两,并称这个馒头为“孝心”馒头。这也是“孝心馒头”的由来。结合青云店镇相关政策和历史典故,他向村书记提出了发展“孝心馒头”带动村民致富的点子,想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这个点子得到了村书记的支持和肯定。
经过村两委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点子可行,并同意向镇党委请示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经镇党委研究,同意孝义营村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孝心馒头”产业。
真情说服换来村民支持
万事开头难,在发动村民参与发展“孝心馒头”时,村两委遇到了困难,村民们很质疑这个点子。“谁家不会蒸个馒头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馒头,你卖一块钱太贵,低于一块钱又会赔本,怎么可能让我们走上致富路呢?”听到这样的疑问,赵帅急不得恼不得,因为村民对外面市场的了解还是有限的,他知道空口白牙的讲解是没有用的。
为了让村民放下质疑,参与到“孝心馒头”项目中来,赵帅广泛搜集各种有机产品的成功案例和各种不法商贩对馒头添加有害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的报道,让村民们知道,做“孝心馒头”不光是为了致富,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上“放心馒头”。
拿着这些素材,赵帅开始一家一户走访,并为村民讲解他所了解到的市场行情。就这样不分昼夜长达1个月的入户讲解,让村民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诚心,也让村民了解了这小小一个馒头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组织培训教授群众技能
为了能让村民们蒸好馒头,赵帅找到大兴区职校,邀请那里的面点专家给村民授课。他想请60余户村民来参加培训,却又遭到大家的质疑:“谁还不会蒸个馒头啊?还请啥老师啊?没时间没时间,不去了!”
在得到这样的答复后,赵帅显得有些尴尬,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深入了解村民不愿学习蒸馒头的原因。原来大家是怕培训课耽误自己白天务农和外出打工,得知这种情况后,赵帅立即把培训课安排到了晚上,又鼓励村民拿来自己平时蒸的馒头,跟老师蒸的做对比。这一比,可让村民们见识到了专业水准的馒头是什么样,大家也明白了培训的重要性,纷纷参加课程。
在赵帅的邀请下,面点老师多次到村授课。每一次,赵帅都坚持接送老师。村民培训的一个月里,他几乎天天凌晨到家,却始终坚持着。培训结束后,有57户村民取得了面点中级证书,他开始组织大家蒸馒头,不出家门用自己家的大柴锅蒸制,让市民都吃上了老面肥使碱、无任何添加剂的“孝心馒头”。
策划营销打开馒头销路
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村民们蒸的馒头又好又多,但新的困难又来了——销路出现了问题。为了让“孝心馒头”更快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赵帅开始策划营销。他一个接着一个地拜访商家,逐个跟他们谈“孝心馒头”的销售前景。
为了让销售商进一步了解“孝心馒头”,他还专门邀请他们到村内考察。由于村内条件有限,他自己出资买了一辆小汽车专门用来跑销售,宣传“孝心馒头”。仅一个月,车就跑了5000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商家愿意代理销售“孝心馒头”了,赵帅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现在馒头的销路越来越好,村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在质量和销路都不愁的情况下,赵帅决定要把市场做得更大,实现“孝心馒头”质量标准的统一。他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孝心馒头”加工厂,村民可以在自家蒸制馒头,也可以来加工厂上班蒸制馒头。加工厂的建立解决了全村“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
自2013年7月正式营业以来,“孝心馒头”每天都能销售15000多个。村民们不出家门蒸制馒头,每月可收入五六千元,比外出打工多了一两倍。“孝心馒头”的产业化发展,让村民富裕了,也让赵帅走向了成功。有人问他:“作为村官,干好本职工作就好了,为啥还为村里的事那么‘卖命’?”他只回了一句话:“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不为村民为谁‘卖命’呢?”
赵帅简介
赵帅,男,1989年5月出生,汉族,北京大兴人。201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法学学士,2011年7月起任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13年7月兼任村党支部宣传委员至今。他曾连续获得大兴区2012年度、2013年度“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还在2013年获得“北京市农村青年创业创富项目大赛创业奖”,并先后接受过京郊日报、北京电视台、大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 金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