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14时,公联洁达养护公司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南沙窝立交北向东匝道第5跨梁体被超高车辆撞击,桥梁应急抢险组和工程师团队由展西路驻点出发,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抢险组封闭受损梁体对应桥面、对桥下交通进行导行,工程师对梁体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其实,这只是道路养护中心的一次演练,目的是检验养护单位的应急处理能力。
桥梁被撞十几分钟赶到现场
“指挥中心,巡查中发现南沙窝立交北向东匝道东侧第5跨梁体被撞!”18日下午2点,巡护员庞博穿着反光背心,站在马路边拿着手台急促呼叫。十几分钟后,一队桥梁医生开着橘红色的工程车赶到现场,几位工作人员马上有序地码放着导行锥桶,为一会儿的“小手术”腾出空间。
简单的检查后,桥梁工程师杜森开出诊断:桥是被超高车辆撞伤的。病症一栏写着:梁体腹板混凝土剥落,露筋严重,波纹管外露,亟需特殊监测。此时,北京城市道路养护中心给出的指令是:先对桥体进行方木支撑。该中心安全应急科科长孙建国说:“这是一种支护措施,常用于桥梁突发局部损坏后。2013年,大钟寺东天桥梁体被撞应急抢险就采取了这种方案。”
最快一周的时间,市交通委路政局将牵头专家通过裂缝测宽仪、回弹仪等专业设备,对这处伤情细致诊断。有些裂缝的测量精度按毫米计算。之后,路政部门才可以根据伤情制定疗伤方法实施修缮。
桥梁“大夫”为1587座桥体检
“这些超高车造成的麻烦,却真实地发生着。”孙建国说,根据2012年以来统计数据显示,桥梁突发事件呈下降趋势。2012年撞卡桥20起,撞桥梁限高门架197起;2013年撞卡桥9起,撞桥梁限高门架200起;2014年撞卡桥4起,撞限高架171起。2015年截至目前,发生撞卡桥2起,撞桥梁限高门架122起。“京藏、京哈等进出京联络线上的桥梁最容易被撞。”
而本市的桥梁工程师队伍有90多人。他们算是桥梁大夫,为本市所有市管桥梁1587座保驾护航。按计划,城养中心每年都要对桥梁外观、上下部结构、桥面等进行常规性检测,每座桥都要有自己专属的“健康档案”,基本参数和养护状态都登记在册。另外,每年还有约200座桥要进行结构受力方面的重点“体检”。
三元桥跨京顺路桥年内将换梁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即将实施换梁大修的三元桥跨京顺路桥就是体检时发现的“病症”。“这座桥每天都‘包袱’太重了,车流不断,造成桥梁整体承载力下降。在大修之前,路政部门去年对桥梁已经采取了同步顶升措施,将梁体位移恢复到设计范围。”一位桥梁工程师坦言,“顶升应急措施共分为基础浇筑、支撑钢立柱安装、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预顶升、正式顶升、观测锁定七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到毫米。”
最近,道路养护部门每天两次巡视这座桥。监测结果显示,运行状态良好。不过桥梁彻底疗伤须待今年换梁后。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