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让劳累过度 成为警察“头号杀手”
“奇葩超载”让安全何处安放
农民工“入会” 亟需聚力攻坚
青少年暴力事件是社会之痛
安全大检查 别在事故后
别让地铁乘客 成了惊弓之鸟
要多为孩子入学 准备些心灵装备
高血压儿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暴力事件是社会之痛

 

淮安涟水县12岁女孩小丽(化名)被同村一名15岁的男孩暴力伤害,全身被烧伤,生命垂危。昨天《现代快报》报道此事后,引起读者和网友广泛关注,不少人希望给小丽提供帮助。为此,《现代快报》联合新浪江苏推出了微公益捐款救助项目,到今天0点,已有3000多名网友共捐款106680元。(8月23日《现代快报》)

青少年暴力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但很多地方却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近来一些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往往发生在农村,施暴少年与被殴少年又大多出自留守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法治观念的淡泊,家庭监护的不足,农村的“问题少年”们常常按照自然年龄分层,因生理成长的强弱,成为伤害者与被伤害者。

引发青少年暴力的诱因是多方面的,纵观每一起青少年暴力事件,施诸暴力的原因无非都是一些琐屑小事,解决之道却是“暴力至上”。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归根到底,还是社会本身的问题。社会不良风气误导了少年,社会积存下来的负面影响也误导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向,误导了孩子家长的教育模式与价值理念,社会教育的失败、所属群体被边缘化,最终导致这些问题少年的社会价值观被扭曲。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对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法律观念的教育,是不是要反思?如是,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些暴戾和乖张,凶残暴力就会大大减少,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会少些潜在的危险。

□王恩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