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10点,居住在和平街街道十四社区的盲人居民杨水军家里,来了几位“老熟人”。测量血压、血糖,询问询问家里的情况……原来,这天是和平街“邻里情”党员公益日,400余名来自和平街街道、各社区、社会单位的党员以及团员、志愿者正在辖区内一同行动。
杨师傅虽然是盲人,可一直都非常热心社区公益活动,总会义务给居民进行按摩。他的女儿结婚后虽然也经常过来,可没有再与老人一起居住,这也造成居住在四楼的杨师傅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尤其是去年9月杨师傅因脑梗住院之后,就再也难以下楼活动了。“您今天的血糖可有些低,得按时吃药,好好控制。”负责给70岁的杨师傅检查的德胜门中医院的大夫叮嘱着他注意事项。而与他结对的十四社区老党员先锋队队长、66岁的洪茂森,则在询问着他的盲人老伴,家中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并为他们介绍着街道推出的“邻里情”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服务项目。
当天,刚刚从医院疗养回来的96岁老人马仲秋,也迎来了他的结对者——和平家园社区书记李震宇。马老是原白洋淀水上游击队雁翎队政委,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英雄,将参加今年9月份的阅兵活动。才一进门,李震宇就拿出了和平街街道“邻里情”党员帮扶结对活动手册和联系卡,开始登记马老的基本情况,并向老人讲述着结对后将可为老人提供的相关服务内容。看着这么多人来看望自己,马老可是非常高兴,他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们心里真是太高兴了。现在岁数大了,能得到大家的关心、关爱,真是非常感谢。”而马老的爱人更是欢喜地唱起了抗日歌:“打得鬼子人马翻天……”临走前,握着马仲秋老人的手再一次嘱托道:“今后我就是您的结对帮扶人,今天您出院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给我。”
据和平街街道相关人士介绍,和平街“邻里情”党员公益日活动最早是由十四社区发起,名称为“相约十四”志愿服务日活动,至今已举办十余年。今年,街道工委在“相约十四”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将这一服务模式推广到和平街全部9个社区。将每月的15日定为和平街党员公益日,在地区9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根据社区特点和居民的服务需求,将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满足了居民们的服务需求,极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当天,和平街街道进行了“邻里情”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今后,街道的每两个党员志愿者入户帮扶一位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老模范等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心理慰藉等5大项30小项的服务,内容涵盖帮扶对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满足老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对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行关怀。
□本报记者 崔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