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峰(1897—1983年)河北迁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大学教授身份,在平津文化教育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后,他在天津立即组织青年学生起来响应,并领导天津“一二·一八”大游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山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根据地。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时,被选为边区政府主席。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选派优秀干部去华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鉴于杨秀峰在平津及河北的声望,中共北方局指示他回河北开展工作。杨秀峰毅然放弃了相对优厚的教授生活,把两岁的独子寄养给人,投笔从戎,偕夫人孙文淑奔赴抗日前线——冀西。一些平津流亡学生和东北溃散部队很快团结在他周围,在他的领导下开展英勇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杨秀峰等人配合八路军创建了冀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又出师冀南,开辟了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他的身份也由大学教授到游击队司令,再到行署主任。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选举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杨秀峰当选为主席,成为边区人民公认的群众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