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你,知道档案存在哪吗?刚跳槽的你,知道要将档案一起转到新的工作单位吗?你知道工龄和参加工作时间是如何确认的吗?你有没有善待自己的“人事档案”?正值毕业季,不少毕业生走向职场,成为“职场新人”,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就档案的重要性进行了解读。
人事档案
内容包括25类
人事档案作为见证个人学习及工作状态的可信凭证,其内容包括十大类25小类(分别对应着个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入党入团及民主党派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录聘用、任免、工资福利待遇、退休退职材料,其他材料)。这些材料的记载既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又是为人事档案当事人服务,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凭证,很多关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还是没办法离开档案。对于流动就业人员,在个人工作变动时,人事档案会跟随其调转,调出、调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义务审阅并告知个人档案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是否真实、有效。
企业选拔人才
档案是重要依据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轨迹。企业选拔人才时会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员工,通常会将实际考察与人事档案的查阅结合来做。被查阅人档案材料中既往的学习、工作等原始材料也就成了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依据。并且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晋级、考核时,都会经常使用档案,考察其德、能、勤、绩等情况,为人力资源的正确选拔和配置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特别是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单位用人更加谨慎,严把人才进口关成为单位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劳动风险的首选防范措施。
档案记载不全
可能错失工作良机
现阶段,在档案的凭证、参考等诸多作用中,老百姓还是主要利用档案的凭证作用。由于档案具有其真实性、原始性,有着其它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它有极强的法律效力。无论是就业、考研、公务员招考、因公出国政审还是职称评审、工龄认定以及各项人事证明的出具等等手续都将以档案材料作为重要依据。
以学籍档案来说,它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留学提供依据;在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时,档案中记载曾经获得的优秀科研成果和课题,以及各种奖励等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实践活动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将其转化为文字在档案中不断补充。
曾经因档案材料记载不全而错失工作良机的小李对记者说,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因单位和个人对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的缺失,小李在此单位工作期间参与的几项重大设计项目均未被及时归入个人档案。现在的小李在应聘一家知名企业提交简历后,单位在考察个人情况时,发现档案内无相关记载,遂因工作经历不清而未被录用,这让小李后悔不已。
请大家懂得你的人事档案、善待你的人事档案,你不致因无档案而寸步难移,却可因有档案而踏实无忧。
□本报记者 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