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赶“时髦” 引来的误解
难忘的蜜蜂场“移虫”经历
父母的爱情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蜜蜂场“移虫”经历

 

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大学生们实习、打工的身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9年前在YK养蜂场“移虫”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初中毕业后来到一家养蜂场做临时工,开始的工作是除院内的杂草,熟悉内部情况,在师傅的指导下,戴着有面罩的“防蜂帽”取“蜂胚”。过了一段时间,蜜蜂蜇过后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大反应了,领导就分派我做“移虫”工作。后来,我才知道这项工作是提取蜂王浆的重要工序。

因为蜂王在出生之前是在王台里生长发育的,工蜂则把王浆分泌在王台里,用于培育蜂王。最好提前1~2天把“王台”放到蜂群中,让工蜂熟悉和清洗干净,然后把蜂王产的卵,也就是早期工蜂幼虫,通过移虫器(带伸缩性质的类似自动铅笔的移虫工具)放到它们的“新地盘”里。经过蜜蜂的喂养,大概是移虫后的第2-3天,就开始分泌王浆了。从蜂群中提出王浆框,把上面的蜜蜂抖掉,用刀子削去伸长的王台。清理干净后,用专用的移虫器逐一取出幼虫,就可以提取蜂王浆了。

“移虫”工作分为移入、移出两个过程。移入时,所用的移虫器要从幼虫凸起的背部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把幼虫轻轻挑起,放在蜂胚蜡碗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迅速、准确,一只幼虫只允许用移虫器挑一次。直到把整个蜂胚的蜂巢填满。移完虫的蜂胚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框。如果眼睛不好,移入的虫大,产的王浆就会少,所以眼睛一定要好,而且要细致认真不能一心二用,还要挑最小的幼虫。为此,刚开始的几天,郭师傅没少指点我:“你看,这次虫移大了,下次注意啊!”因为虫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蜂王浆的产量。

取浆一般是郭师傅或刘场长负责,主要是用刮匙、镊子和小毛笔。刮匙去掉王台口工蜂分泌的蜡,用移虫器把移进的幼虫挑出来(此时幼虫已经长大),郭师傅再用毛笔把王浆蘸出来,抹入干净的王浆专用瓶里,然后放进冰箱中保存。据说目前有人研制出了“真空取浆机”,虽然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条件所限,尚未得到推广。

现在回想起在YK养蜂场“移虫”的这段经历,我还是难以忘怀,不时会想起蜂王飞入树顶举杆回收的惊险场面,想起手拿黄瓜蘸着刚摇出来的蜂蜜大快朵颐的惬意,想起不善言辞的郭师傅、爱岗敬业的齐师傅、爱开玩笑的“大老王”,还有沉默寡言的刘场长。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能够想起那个坐在板凳上认真移虫的临时工呢?师傅们,您们现在都还好吧。

□冰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