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古代的冰雪运动 花样之多堪比冬奥会
二战后的珍贵照片
侵华日军一架飞机 在轰炸重庆
二战期间在华抗日的澳大利亚士兵
清末股民
秦兵马俑坑现最完整弓弩 有效射程或为AK47两倍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群追逐橡胶风潮的
清末股民
20世纪早期,股票便成为了股民狂热追逐的财富。一夜暴富的鲜活例子,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狂热的投机游戏之中。而游戏的主角,则是一款名叫“橡胶”的新事物。
 

大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寒料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股民的热情。在不断上涨的股价面前,长袍马褂的土财主、西装革履的洋买办、一身短打扮的贩夫,乃至破衣烂衫的乞丐,一时间实现了平等。外滩的各大外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门前,人潮涌动。大家挥舞着银票,争先恐后买股票。人丛中,只要谁喊出点儿爆炸性新闻,没准就会引发一场踩踏事件。

一夜暴富的鲜活例子,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狂热的投机游戏之中。而游戏的主角,则是一款名叫“橡胶”的新事物。

20世纪早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橡胶作为新材料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汽车、三轮车、人力车的轮子,套上橡胶做的轮胎后,告别了颠簸,行驶更稳当。

许多企业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投资橡胶产业。在1910年初短短几个月间,新成立了122家橡胶公司。其中三分之一选择把总部设在上海。

参与炒股热潮的人们,既有华人和外国人,也有公馆里每天闲着打牌的太太小姐。根据日本东亚同文会的统计,全球橡胶股票的投资额约为6000万两,来自中国人的投资就占了7080%。

这场世纪之初的“大牛市”,不是“改革牛”,不是“政策牛”,不是“创业牛”,也不是“超跌反弹”,而只是一场外部因素推动下的全民炒作。一旦外部环境逆转,这股炒作风便会烟消云散。

由于股票定价权缺失、金融管理缺位、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情况,加上中国境内没有中资证券交易所,导致清末中国股市处处受制于外人,社会也呈现萧条景象。

一个世纪前的混乱和无助,萦绕在投资者的头顶,时刻发出善意的警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即便在2015年就号称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大牛市里,这句话同样有效。

摘自财经国家新闻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