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记者昨天采访北京市教委时获悉,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原有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动手实操的内容安排。
教育部指出,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往往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
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并鼓励学校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并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融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市教委7月1日印发《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第十二条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必修课,包括学科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要让学生有适当的劳动体验,通过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与意见精神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