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城四招应对汛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城四招应对汛期

收工时虽累但很欣慰。
排水集团职工们紧急排水抢险。
 

入汛以来,全市防汛部门通过严格应急值守、完善防洪布局、“一桥一策”应急排水、京津冀联动等措施,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汛情监测、巡查和险情处置,有效处置了道路积水、塌陷、地质灾害等险情。在强暴雨的洗礼中,北京的防汛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值守:反应迅速 紧密有序

防汛部门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

这个夏天的每个晚上,当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回家,准备和家人一起享受悠闲时光的时候,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却是严阵以待,他们和大屏幕上显示着的实时图像一样,时刻没有松懈。

“7月29日22时55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至30日5时,本市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局地小时雨强可达到30毫米以上……”收到信号后,市防指立即启动IV级应急响应,排水和抢险部门已到达主要积水路段和重点桥区,同时排水集团启动最高级别响应。

降雨如期而至,和预测的一样迅猛,平谷、朝阳、丰台、房山等区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其中降水量较大的房山地区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传出。“市防汛办,我是丰台区防汛办,目前发现程庄路段出现积水,我们正在积极抢险,但由于积水深度持续上涨,请求市防汛办增派市排水集团抢险力量增援。”

接到请示,市防汛办快速反应,立即展开部署:“同意调动排水集团抢险单元支援。”

接到增援请示后,市防汛办向市排水集团下达指令:“调派程庄路周边的大型抢险单元支援丰台区应急排水,要求到达现场后听丰台区现场指挥。”随着实时画面的切换,记者看到市排水集团在收到抢险单元调令信息后,迅速调派抢险单元前往现场处置。

如此反应迅速、紧密有序的防汛抢险,都基于各级防汛部门严格的汛期应急值守制度。市防汛办新闻发言人刘洪伟告诉记者,从6月1日入汛,直至9月15日方能下汛。而这期间,各级防汛指挥部都要严格执行汛期应急值守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不同预警响应级别,及时到岗到位,杜绝发生脱岗、离岗现象。

800兆防汛专用电台、防汛值班电话、抢修电话、群众热线电话要24小时畅通、有人值守。同时,地下空间、低洼院落、危旧房屋、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在建工地要做好防倒灌、防进水措施;地铁、机场、车站、下凹式立交桥、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要做好雨天安全运营保障措施;山区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尾矿库、旅游景区、山区道路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做好避险转移、景区关闭以及道路封闭措施;水利工程要做好雨天洪水调度、监测、巡查工作。

排水:泵站升级 调蓄有方

437座下凹式立交桥量身定制对策

“今年本市汛期降雨较去年偏多,气温偏高,局地强降雨天气多发,并常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等灾害的几率增大,防汛形势不容乐观。”采访中,刘洪伟多次强调今年汛期的形式。

自从入汛第一天以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就进入了全面备战状态。而下凹式立交桥是城区防汛的“短板”,如果出现积水断路将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目前,北京共有437 座下凹式立交桥,在“7·21”中,37处交通中断,其中有27处系由桥下积水所致。之后,本市开始了对积水严重的下凹式立交桥进行排水改造。经过近3年的泵站改造,北京排水集团所属84座雨水泵站抽升能力由原来的38万立方米/小时提升到现在68万立方米/小时,蓄水能力达到14万立方米。

2012年的“7·21”,严重积水的左安门桥出了名。如今,这座下凹式立交桥的排水标准提高至了10年一遇,外观没有改变的它,暗藏的超大地下空间正是排水“秘密武器”,能抵御每小时67毫米的降雨,这比“7·21”时的防汛能力提升了约50%。

记者来到左安门桥东北角,看上去是一片草坪,但从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走下去,眼前是一个面积比篮球场还大的地下雨水泵站和调蓄池。

王洪江是这座泵站的运行负责人,他介绍,这个调蓄池最多能蓄10米深的水,相当于三层楼高。整个调蓄池有8026立方米,其中有一个容积2000余立方米的小池,用来收集降雨初期15毫米左右的雨水。因为初期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还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需要通过污水管线送去污水处理厂接受处理。达到一定水位后,泵站会自动启动抽升,将后来的雨水排入南护城河,如果降雨再大,水泵抽不过来的水就会流入容积6000多立方米的调蓄池存起来。

今年汛期开始,左安门雨水泵站的监控设备和远程传输设备已经启动24小时运行,在泵站监控室及排水集团的调度大厅,都能看到泵站的各个角落,一旦发生降雨,也可以自动开启泵站运行。

记者了解到,根据计划,北京市最终将修建61个调蓄池,蓄水能力将从目前的14万立方米增至21万立方米,接近陶然亭湖的蓄水量。

在全面推进中心城区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改造的同时,今年本市还把郊区下凹式立交桥特别是穿铁路桥纳入防控范围,全市437座下凹式立交桥全部落实“一桥一策”应急排水预案。

市防汛办新闻发言人刘洪伟介绍,以前,为了防止下凹式立交桥积水,抢险单元会在桥区定点值守。即便附近发生了积滞水,也不敢轻易离开桥区去抢险。今年,每个防汛单元的值守区域由下凹式立交桥这一个“点”,扩展到了“面”。中心城区共划分为112个区域,每个区域都以区内的下凹式立交桥为中心向外辐射,抢险单元随时听候指令,可根据险情在区域内调动。

布局:西蓄东排 南北分洪

防洪首次实现“四角平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防洪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今年汛期,为应对降雨,西郊雨洪调蓄工程这一大防汛武器首次启用,这意味着中心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得以完善。

“西蓄”是利用西郊砂石坑把雨水蓄滞,以缓解西山的洪水进城,起错峰或调峰的作用,最终从通惠河向东排。南北分洪是指通过护城河,让雨水分别通过右安门和安河闸将西边的水排向凉水河和清河。而这其中,如何确保西部高水在洪水来时不进城,成为重中之重。而为了应对今年“任性”的主汛期,市防汛办指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手段全部用上,这也让本市的防洪首次“四角平衡”。

今年汛期,容量达68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首次投用,以拦蓄西部山区的洪水。其中,石景山区约1/3的雨水都将流入这个大蓄水池。暴雨来临时,雨水被砂石坑拦截,不会涌入城区。

位于西五环晋元桥东南侧,眼前这个几十年采石挖出的大坑,如果告诉您它正在用于蓄滞雨洪,它的庞大可以给您足够的安全感。它的面积达到了60万平方米,最深处将近30米。

蓄滞雨洪是西郊砂石坑承担的主要任务。坑壁上的六个进水口能够收集永定河引水渠山区流域和西郊地区的雨洪。汹涌而来的洪水被圈入砂石坑,暂时歇歇脚,待洪峰过后再向下游排放。据了解,西郊砂石坑已具备蓄滞700万立方米雨洪的能力,容量相当于4个昆明湖。

经过今夏以来充沛雨水的储蓄,坑底已出现了湖水般的水景。在砂石坑西南侧,一条管径7米的暗渠正将收集到的雨水注入坑中。而这只是砂石坑的六个进水口之一。今年进入汛期以来,西郊砂石坑已多次蓄水,最高蓄水量达到25万方,特别是主汛期后雨水比较集中,最高蓄水位已经达到第一个环湖步道的高程,为蓄滞洪水起到很大作用。

“我们还要借水造景,明年,这里就会建成水景公园。”市水务局建管中心薛文政介绍,坑里的积水不会完全排空,会始终保留1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随着工程推进,水中还将种植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打造城市里的湿地景观,供周围的居民休憩游玩。

联动:联合会商 协同防汛

启动京津冀三地联动防汛机制

全长700多公里的永定河属于海河流域,串起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7月下旬,一场由北京市防汛指挥部组织的京津冀三地联手开展的防汛综合演练在永定河畔上演。

随着“演习开始”的号令,一场虚拟的“灾难”正逐步逼近:50年一遇的洪水即将降临永定河……

“降雨云团已在河北西北侧,正向北京方向移动,请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通过实时视频系统,河北省防汛指挥部向北京发出了预警。

与此同时,市气象台也发出暴雨黄色预警,雨势集中在门头沟、房山一带。市水文总站发出洪水蓝色预警,市防汛办启动III级应急响应,五湖一线景区的游客紧急疏散。

随着雨势增大,预警级别也在不断升高。防汛指挥部里,工作人员紧盯各分指挥部的监测数据,及时更新预警信息,同时升级应急响应级别。

永定河三家店河段出现险情!报海河防总批准后,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向河北、天津防汛指挥部发布提醒:“永定河三家店河段流量达到了每秒2500立方米,按照《永定河流域洪水调度预案》,将开启下游的卢沟桥闸和小清河分洪闸。请河北、天津及时关注上游来水,沟通汛情!”

开闸泄洪的同时,门头沟区还疏散了险村险户。雨中,17个村庄的897名村民被有序疏散到高地。8个小时的防汛抢险后,降雨基本停止,永定河流量也下降到了每秒500立方米。暴雨、洪水预警解除。

如此大规模的京津冀联合“操练”,正式伴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今年,北京与天津、河北建立了京津冀防汛工作联动机制,实施协同防汛,提高流域性大洪水的应对能力。

刘洪伟介绍,北京市流域与天津、河北相连,北京的降雨可能向下游倾泻,外地的降雨也会对北京的汛情产生影响。“京津冀三地联起手来共同防汛,在防汛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合查勘、协调调度及抢险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联动机制。”

按照《北京市汛期防汛信息报送办法》,北京市防汛办要对全市各防汛指挥部的防汛信息统计汇总,其中重要汛情信息同时向天津、河北防汛指挥部通报;重大防汛信息经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发布。

此外,今年汛期,市民仍然可以通过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手机短信、“北京服务您”手机客户端关注预报预警。同时,“北京防汛”微信公众号也于近期开通,包括防汛气象、汛情信息、防汛科普、实时降雨、实时道路积水情况等均可查询。

□本报记者 孙艳/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