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世界马铃薯大会和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劲风,一夜之间,出现于大众餐桌的土豆似乎摇身一变,被冠以第四大主粮的头衔后傲视群粮。
不管是酸辣土豆丝、地三鲜、土豆烧牛肉还是土豆饼,除了土豆的颜值和美味,它的前世今生您都清楚吗?
南美血统
土豆的起源要从大约10000年前说起,那时候,一支插着艳丽羽毛头饰的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海拔3800米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发现了最初的野生土豆,由此拉开了这种植物与人类漫长的故事篇章。研究表明,至少在7000年前首批进入南美大陆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开始驯化湖边生长繁茂的野生马铃薯。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广泛种植也仅仅是近400年的历史。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欧洲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因其易种植,产量高,很快成为了欧洲人餐桌上的宠儿,果腹的必备,早期的航海家们,常用马铃薯来预防坏血病。
17世纪来到中国
明末清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原产美洲的大批农作物也被欧洲殖民者通过海路带到了东方。素来秉承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很容易接受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农作物,从不去考虑这种作物在先哲的著作里是否有所提及。马铃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登陆了中国。
在马铃薯得到广泛种植的乾隆中期以后,中国人口从乾隆六年1741年的1.4亿,几乎是直线上升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所未有的顶峰4.3亿,短短10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国耕地面积却只增加了不足26%。要是没有马铃薯与玉米、甘薯帮忙,无论大清皇帝们是如何天纵圣明,只怕也是难为无米之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