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荒凉的罗布泊,经历缺水少食
■曾在无人区可可西里,亲历“生命禁区”
■曾在政治、宗教复杂的阿拉伯地区,亲历多重危险
■他就是北京联通机动通信局技术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北京联通机动通信局是国内最早从事应急通信工作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专业局。吴时东作为机动通信局一名技术工程师,担负着应急抢险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同时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即时即地的高质量视频传送服务。
吴时东先后主持完成了西部大开发新闻直播、青藏铁路开工和竣工典礼、楼兰科考活动、首届博鳌亚洲论坛、EBU蒙古新闻报道、“中阿友好万里行”等多项重大活动的卫星传送以及数不胜数的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传输。几年来,吴时东和他的团队跟随卫星小站历经风雨,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转播奥运火炬登顶
卫星站架到五千米高峰
为配合北京电视台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报道,吴时东和同事宋杰以及名记者组成了报道小组,前往珠峰大本营。由于诸多条件所限,传输只能采用0.72米的卫星小站。珠峰处于卫星覆盖边缘,链路处于门限状态,卫星公司不建议采用该卫星站。为此,吴时东整改方案,优化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链路可靠性,并针对可能的恶劣天气,准备了多套备用方案,进行了多次模拟传输实验。
绒布寺新闻中心,在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已有6次在高原工作经历的吴时东自信身体过硬,但由于工作繁忙,头痛、失眠、没有胃口这些高原反应依次袭来,走路说话都气喘吁吁。在北京,吴时东的血氧饱和度通常能达到90以上,而到了珠峰已降至60,如此低的指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们无暇欣赏近在眼前的珠峰,未经休整,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北京终于收到了珠峰回传的稳定画面和清晰声音,各项测试指标正常!成功了!吴时东和同伴兴奋得击掌相庆。在珠峰的18个日日夜夜里,吴时东和伙伴们在奥林匹克的梦想、圣火的召唤、通信员工的使命和后方领导亲人的关怀和鼓励下,心理藐视,药物控制,一次次地挑战生理和精神的极限,一次次创造了生命和技术的奇迹。
登顶前一天晚上,报道组决定把卫星小站搬到珠峰大本营.吴时东连夜准备,联系调整卫星参数,落实现场用电,把200多公斤的设备从二楼平台上拆撤下来,通宵未眠。细致的准备工作,保证了登顶报道的成功。在后方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传输质量良好,圆满完成了北京电视台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新闻传送和直播任务,开创了中国通信业海拔最高、设备最小、环境最恶劣的视频传输的先河。
转播汶川抢险救灾
十余天坚守在灾区一线
完成任务的珠峰团队,在返京途中紧急受命入川抢险,抗震救灾。作为多年从事应急通信保障的专业人员,吴时东深知关键时刻通信的责任与义务。他不顾刚下高原的身心疲惫,凭借不畏艰苦、敢打硬仗精神,联系货运,清理设备。 5月14日凌晨2点钟,吴时东跟随北京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从成都出发连夜奔赴绵阳。在北京医疗队的驻地,吴时东和抗震小分队选择二楼平台作为卫星站的架设地。从珠峰绒布寺新闻中心到震后的绵阳,同样是二楼平台,吴时东却走过了大喜大悲。在珠峰,传递奥运圣火和信心;在震区,传递信息和希望。在四川的十几天里,吴时东克制自己的悲痛,克服内心的恐惧,以抢险救灾保证通信畅通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忘记了长期高原作业带来的疲惫,风餐露宿,衣食不周。他们冒着频繁的余震,抢时间,争速度,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成为绵阳重灾区内唯一迅捷的卫星传输通道,为灾区搭建了通向希望的“生命之桥”。
从四川回来后近两个月的时间,吴时东团队又为北京电视台先后完成了奥运火炬传递国内13站的新闻传送和直播。从神秘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到青藏铁路的起点格尔木,从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到万里长城的起点嘉峪关,从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天津……追随着奥运圣火,带着通信人的精气神,吴时东也成了“飞”人。
钻研应急通信特点
传帮带培养新人
小型化和便携性是应急通信发展的新特点,便携卫星设备的作用日渐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吴时东不居功不自傲,关注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于2006年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同时参与了国家级通信平台项目的论证。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北京联通的兼职培训师,吴时东根据实际状况和需求,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带领员工认真做好日常维护和业务培训工作,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大多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也成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
从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喜悦,到地震灾区的哀痛,吴时东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和坎坷艰辛,更是让人难忘。吴时东说:“这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