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房宁:实验室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管天 下管地 中间还要管空气
房宁:实验室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房宁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攻关
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实验室里,回荡着仪器设备的运转声和试管的碰撞声。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房宁,时而坐在电脑前观察样本数据,时而穿梭在走廊里与其它工作人员交流监测情况。在这个看似乏味而枯燥的实验室里,房宁却始终闲不下来,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

作为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房宁的心里始终牢记自己入校时的宣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参加工作十五年以来,这条标准一直横在他面前,像一杆标尺。“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师跟我开玩笑,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可以说是什么都管。”房宁笑着说,“虽然这是玩笑话,但也道出了我们科室的重要性。大兴区的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安全以及地方病相关物理化学因素中毒害物质的检测及研究,都属于我们的工作范围。所以,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开发新检测项目,满足社会需求

卫生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支撑,检验技术能力的强弱、结果数据的准确在疾控工作中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决策层制订公共卫生政策的方向。“而且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食品安全、饮水卫生、职业环境条件等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开发新的检测项目,提升工作质量,才能推动疾控工作更好地发展。”房宁告诉记者。

在工作之初,房宁就成功开展了食品铅、镉等一批人们生产生活所急需的检测项目。近年来,在他的建议下,科室还引进了多台先进仪器,并成功应用于检测工作,使大兴区疾控中心的理化检测工作逐步走上了应用现代技术的道路。

近5年来,中心理化检验科成功开展了多个社会急需的检测项目,包括职业环境毒化因素50余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及添加剂40余项、饮水中理化因素10余项、血液毒化指标4项,以上项目均形成了合格的检测能力,已经获得北京市技术监督部门的资质认可,在本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追求工作质量,实现检测结果零差错

几个月前,理化检验科新购置了一批仪器,用于有害物质的检测。新设备引进后,如何充分使用成为一大问题。理化检验科首先邀请供货企业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初步掌握操作技巧。在日后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边干边学,利用这些仪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实验。

“疾控检验就怕出差错,所以我们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房宁说。为了持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他不断加强对科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几年来,多次组织并参加不同级别的技术培训活动,同时作为授课教师多次在市级技术培训活动中授课,这些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技术层次。

此外,科室还多次组织并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等业务考核工作,特别是2011年顺利通过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检测考核,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此类考核中,房宁作为科室负责人及主要的技术力量,带着成员们攻坚克难,取得了好成绩。多年来,科室实现了检测结果零差错。

关注公共卫生,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作为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最主要的职能是满足公共卫生的需要。为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房宁组织人员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考核,使中心顺利进入国家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每年进行大量的食品中毒害化学因素的检测工作,为大兴区群众的食品安全现状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有效预防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7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房宁和科室人员着实紧张了一把。为了在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他们在简陋的仪器设备条件下日夜研究,终于成功建立了检测方法,并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三聚氰胺检测能力的考核,为本地区此类可疑样品提供了检测平台并接检了部分样品。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对大兴区疾控中心的水质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群众饮水安全,房宁根据中心现有的条件,结合南水北调水质的特点,经充分论证,提出了可行的工作方案,计划新开展水中农药、有机物、金属等类别共50余项。

此外,房宁还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食物中毒、水质污染事件检测方法的演练,并编写了详细的作业指导书。通过这些演练及培训,有效地提升了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注重技术创新,为检测提供新方法

2011年8月,房宁负责开发的“测定配方营养食品中蛋白质、钠、钾、钙、镁的方法”获得国家新型技术发明专利权,为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目前,该方法已作为北京市疾控系统食品理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推广应用。

他还先后研制成功了10余种用于理化检测工作的标准物质,并于2013年及2014年分别获得国家标准物质资质并推广使用,其中部分具有领先水平并填补了国家空白;他研制的《预调酒中喹啉黄的测定方法》已成功在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2014年度计划项目中立项,将作为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应用;他参与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量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中润滑剂检测技术的研究;多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为了做好首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房宁为北京市疾控系统制订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植物性干基食品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等多个标准操作规程,并在北京市疾控系统内推广应用。

“实现人生价值,是永无止境追求自我的完善。如果我的努力,对社会的进步有一点作用,那就足以使我欣喜万分,乐此不疲。”在自我总结时,房宁说出这样一番话。

房宁简介

房宁,男,1974年2月7日出生,中共党员。1999年6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专业,医学学士。同年7月就职于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任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副主任技师。因工作成绩显著,房宁同志曾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疾控系统检验技术能手”、“北京市疾控系统理化检验专业技术标兵”、“大兴区优秀青年人材”、 “大兴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十佳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获“大兴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并作为领军人带领大兴区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成立北京市及大兴区职工创新工作室。2014年,他当选“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2015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金海鸥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