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百姓盖的楼必须是放心工程
密云实现自动气象观测全覆盖
石园街道推行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梦·人民幸福》特种邮首发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百姓盖的楼必须是放心工程
——探访中建二局三公司天津分公司团泊湖保障房项目团队
 

“冬天太冷,我们抱着狗取暖。”“夏天蚊子厉害,隔着衣服也能叮出大包。”在天津的一片盐碱地上,一群建筑人在谱写一曲艰苦奋斗的赞歌。有汗水,就有收获。如今,成群的建筑群树立起来,古香古色中显出别样的风情。

这,就是中建二局三公司天津分公司团泊新城西区管铺头村民还迁保障房项目团队。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先行者,他们今年荣获天津市模范集体称号。上周,记者走进该项目了解团队的故事。

洗脸盆头天接的水

第二天就全结成冰了

“2010年12月,我带着测量员、工长和技术员,一共5人进场。”项目书记刘勇兴这样告诉记者。

团泊湖还迁保障房项目地处天津静海区,相当于北京的远郊区县。总建筑面积23.89万平方米,包括不同结构住宅共75栋,是天津分公司在天津的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涉及拆迁村民2267户,影响重大。

刘勇兴带队进场,主要负责搭建临建,为后来的职工入场做准备。

由于当时天气寒冷,5人又想着为公司节约费用,便临时拉来一个集装箱,改装成5人办公、生活的临时居所。由于项目没有达到“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用水要去村里拉,用电要用柴油发电机,条件极为艰苦。

12月,正是天津的寒冬。考虑到柴油发电机比较费油,每天晚上用来照明和取暖的时间有限。天冷怎么办?进场时,刘勇兴带了一条大狗,于是,每天晚上,大家轮流抱着狗一起相互取暖。由于铁皮改成的房屋一点都不保暖,大家只得都盖上四五层被子,抵御寒冷。

“洗脸盆头天接的水,第二天就完全结成冰了。”刘勇兴说。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5人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下来。一个月后,临建终于搭建完毕。2011年2月14日,施工现场开工。

宁可冒工期滞后的风险

也要保证项目质量

“宁可测量千遍,不可放过一个。”这是项目生产经理叶建东在保证工程质量时说的话。

在工作中,大家也是这么做的。项目自2010年开工,要求每道验收都做到100%。项目所有施工部位、结构、二次结构、精装修每一个施工阶段都要实测实量。在叶建东的组织下,质检员和工长通过执行实测实量、停滞点检查、样板引路等制度把控现场实体质量,针对隐患部位立即进行整改,严禁把质量问题留存到下一个阶段。

在8号楼施工时,当时外墙涂料施工完后,就开始进行外架的拆除。6层的住宅,外架拆起来很快,不一会儿就拆到5层。此时,一个声音传来:“上面的施工,没达到验收标准,外架不许拆!”原来,质检部长周建忠发现了问题。而包工头回答说:“必须拆,耽误工期,谁负责?”两人争吵起来。项目经理吴鹏翔得知此事后,火速赶来,询问原因。原来,周建忠发现,5层因为外架的遮挡,外墙线检查时未出现偏差,但外架拆完后,发现线条偏差明显,必须进行修改,否则无法交工,但外架一旦拆完,施工人员无法进行施工,除非使用吊车,但这样会加大成本,还存在安全隐患。

吴鹏翔听后,立即拨通了甲方的电话。五分钟后,吴鹏翔下达了停止拆除的命令:“虽然工期可能会滞后,但是质量必须保证,我们给百姓盖的楼必须是高质量的放心工程。”

为建设保障房

放弃子女在京上学的机会

为了建设好保障房,很多职工放弃了孩子在北京或老家上学的机会,举家搬到了天津。项目经理吴鹏翔就是这样一个甘于牺牲的典范。

“我原本住北京大兴,在公司总部附近。来天津时,孩子刚上幼儿园大班,那时我和甲方说,干完你们这个工程,我家孩子就该上小学了,我就回北京了。”吴鹏翔说。

可是,由于客观原因,项目施工进展一直很缓慢,直到今年才基本完工。“没有办法,我只好将在北京的房屋出租,在天津买房,让孩子在天津上小学。如今,孩子9月开学就该上4年级了。”吴鹏翔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商务经理姚俊身上。“刚来项目那一年,我家孩子上小班,只比项目经理家孩子小一岁,我当时也想着,项目干完之后就带孩子回北京上学,没有想到工期这么长,把孩子一人放北京也不放心,只好带到天津来读书,如今孩子开学也三年级了。”

由于姚俊同时兼任另外两个项目的商务工作,工作强度很大。周末,她往往先送孩子去辅导班,商务工作谈完后再去接孩子。有一天,她谈着就忘了时间,直到辅导老师打电话,她才发现已经晚了一个小时接孩子。而她家的孩子也习惯了妈妈的“迟到”。由于孩子长期在工地生活、学习,别人问姚俊家孩子:“你家住哪里?”她就转身指着工地说:“我家就在工地上。”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姚俊还动员丈夫从北京总部调往天津,一家人一起在天津工作、生活。

同样,叶建东也把在燕郊上学的孩子转到了天津。翟春安在项目成长、结婚、生子,如今孩子已有10个月了。龙羽和全金伟在项目相识,在项目结婚,由于工作太忙,去年领的结婚证,上周才举办完婚礼。

职工们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汇聚起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力量。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程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