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下一版4
 
公园科普小屋 开启暑期模式
1000家污染企业今年底退出本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5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产业疏解需走“三个转变”之路:转型升级、转移协同、转变动力
1000家污染企业今年底退出本市

 

本报综合消息 为破除“城市病”和“大而全”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北京将坚定地走产业疏解和协同发展之路。昨天,北京市经信委阐述了产业疏解、协同对接的“三个转变”路径。

转型升级:提升疏解推力

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老问题。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指出,控制增量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产能的技术改造,并淘汰落后产能。

据统计,自2013年启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800余家,预计到今年年底退出企业将累计突破1000家。

为实现产业疏解,北京企业积极外迁,并在此过程中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公司正计划迁至距北京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工业园区,预计年底顺利实现投产。

转移协同:提升承接引力

产业协同发展不能仅凭北京的一己之力,必须实现京津冀三地联动。

2014年以来,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新乐三元工业园、张北县庙滩产业园IDC项目、北京现代四工厂等多个项目落地河北。

去年7月,北京与河北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协议》,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跨区域共建园区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目前,中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京唐二期拟于近期开工建设。

转变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级

北京在抓调整疏解的同时,也要抓创新发展。张伯旭表示,要留下“白菜心”,以创新驱动为本,充分发挥首都创新资源集中的辐射带动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带动京津冀产业整体“增能量”。

据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河北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京津冀已形成大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赵弘指出,产业功能是城市功能的需求。北京需要“高精尖”产业来服务其核心功能定位。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