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将在韩国光州落下帷幕。近几届大运会都是在“平静”中进行的,此次光州大运会,媒体的关注点似乎都在韩国人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抗击上,比赛本身没有什么人关注。大运会有着光荣的历史,而这项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赛事正在面临“生存”问题,急需注入新的活力。
曾经“群星璀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大运会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就已开始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1923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次年举行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此后至1939年共举办了8届。但从1951年起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分裂成东西方两个运动会,西方的名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的叫“青年学生运动会” 或“青年友好运动会”。两个阵营各自组织和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经与会3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
在大运会最辉煌的时候,这项赛事曾经被称作是“小奥运会”。有很多明星级的人物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会,说大运会是“巨星的摇篮”并不为过。中国人最熟悉的“大运巨星”是110米栏选手刘翔,2001年北京大运会刘翔就是在奥体中心体育场赢得了金牌。彼时,刘翔只有18岁,还在自己的“青葱岁月”。就是从北京奥体中心的起跑线上,刘翔开始了巨星之路。另外一个被中国体育迷熟知的名字是体操王子李宁,1981年大运会是李宁第一次参加重要国际比赛,他夺得了3枚金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了一个好头。
除了刘翔,还有很多世界级巨星参加过大运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短跑巨匠约翰逊。1989年约翰逊参加了杜伊斯堡大运会夺得200米和400米的金牌,从此之后约翰逊就统治了世界田坛这两个项目大赛所有的金牌。
在大运会的史册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意大利击剑名将特里利尼、意大利中长跑之神门内阿、白俄罗斯体操偶像谢尔博等人的名字。
大运会的“北京记忆”
中国实际在首届大运会时就派队参加,但中途中断了很久,1977年起中国体育代表团就再未缺席大运会。就像前面文中提到的,大运会为中国的奥运军团输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直到今天中国的大运代表团依然是“奥运计划”重要的一部分。
不过,大运会的“中国记忆”不仅仅限于比赛本身,因为中国举办过三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分别是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2009年在哈尔冰举行的冬季大运会以及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最让北京人难忘的,还是2001年北京大运会。北京大运会举办前后,正值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以,那届大运会被认为是北京向世界展示自己举办大赛能力的一次机会。那届成功的大运会,北京也向世界证明,这座千年古都有能力承担任何大型的国际赛事。
其实,很多参与了2008年奥运会工作的朋友,都是从2001年大运会开始成长起来的,记者就是其中一员。彼时,记者刚刚到报社不久,还是个“小实习生”。2001年大运会是记者第一次采访正规的大型体育赛事,那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看什么都新鲜。大型赛事的开闭幕式和焦点比赛,光有记者证是无法入场的,还要单独申请门票。记者当时忽略了这点,到了工体才知道“出了问题”,没去申请门票眼见进不去场,幸好找到组委会解释了原因,才得以完整地看到开幕式。正是那届赛事,让记者知道了如何去采访体育比赛,知道了怎么去“抢时间点”、“抢新闻焦点”,知道了如何利用混合区和新闻发布会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这一次采访实践经历,胜过以前读过的所有新闻教科书。
急需“转型”的大运会
本届光州大运会遭到了“冷遇”,赛事上座率不高,媒体的报道热情也非常之低。实际上在2001年北京大运会到达一个“高峰”后,这项赛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世界上的综合性运动会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奥会的出现,对大运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另外,很多项目都进入了成熟的职业化阶段,比如足球、篮球、田径、游泳这些大项,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是“看不上”大运会的,他们需要参加收入更丰厚的大奖赛和职业联赛。那些即将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也不需要通过参加大运会来“暖场”,因为一年到头比赛实在太多了。大运会需要寻找新的“看点”,让这项赛事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让这个“老字号”不至于“关张”。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运会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早些年参加大运会,中国队派的都是专业队。以足球为例,中国以前历届大运会派的都是国家二队或者是国奥队,中国足球队取得过第4名的好成绩。不过这样的成绩是有水分的,因为其他参赛国球队要么是低级别球会球员组成,要么是真正的大学生球员。顶级联赛球员打人家低水平球员,不赢才怪,这种比赛对自己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最近几届大运会,中国足协和教育部联合,组建了真正的中国大学生足球队,参赛的球员都是在册的大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却使得这些在大学读书的年轻球员们得到了锻炼。让真正的大学生参加大运会,也是这项赛事未来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
□本报记者 段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