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职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和职工的需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研,设置培训课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工会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依托素质工程技术工人职业培训项目,在促进技术工人职业生涯发展成长、培养高素质园林绿化行业职工方面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培训基地 提供培训硬件保障
不久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工会为基层技术人员组织了一场以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职工培训。培训地点设置在今年刚刚挂牌成立的培训基地———百望山森林公园。
去年年底,素质工程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确定为首都园林绿化行业职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其中包括百望山森林公园、八达岭林场、共青林场、大东流苗圃、黄垡苗圃五个基地。
示范基地在首都园林绿化行业职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务、开放、共建、多赢是示范基地的理念,全覆盖、多载体、多元化是示范基地的基本特征。这些都体现在五个基地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上。
成立于1992年的百望山森林公园,面积244.6公顷,园内林木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为林工考试实地操作等项目提供便利的条件。
八达岭林场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四大直属林场之一,总面积2940公顷。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6%,森林覆盖率达57%。多年来林场始终坚持场园一体化建设,现有红叶岭、丁香谷、青龙谷三个核心景区和一个森林体验中心,是山区造林、抚育、碳汇等体验教学的好场所。
共青林场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唯一平原型林场,林场现有森林面积1.6万亩,是平原造林,行道树修剪,公园建设等现场模拟教学的最佳地。
大东流苗圃占地2300亩,集生产经营、科技开发、示范推广为一体,是我国北方优良种苗花卉生产示范的窗口。苗圃拥有现代化自控温室3万平方米、日光温室2万平方米、炼苗场2万平方米、球根花卉专用冷库2300平方米、组培车间626平方米等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为行业内不同层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供教学和实践场地。
黄垡苗圃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最大苗圃,占地面积161.8公顷,30多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从常规乡土树种、常绿草坪繁育、优质果品生产及苗木繁育,到2009年黄垡苗圃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苗圃现已建成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具有2000平方米日光智能温室,1000平方米组培室和试验室,并收集保存了24科36属120余种优良彩叶树种资源,收集保存国内外优质梨种资源360余个,收集毛白杨雄株资源60余个,收集优质枣资源60余个。
2013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授予黄垡苗圃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苗圃拥有丰富的树种资源,承担着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工人等级考试任务,具有良好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条件,是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的试验田。
今年1月6日,百望山森林公园被确定为示范基地。按照素质工程对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基地原有的软硬件设施,按照节俭、适用、多能的原则,采取购买、租借、兼用等方式,逐步对素质教育基地基础设施进行再投入、再升级,边整边改,尽快完善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特别是为了实现远程教学,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增设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分三年实现基地的联网共享,2015年重点建设百望山森林公园和蔡家洼村,2016年重点建设共青林场、大东流苗圃和黄垡苗圃,2017年重点建设八达岭林场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结合基层需要
培训方式多样化
“老师,这个树的病虫害要怎么防治?”在不久前的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职工培训中,来自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礼贤林业工作站技术员王玉红正在和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副站长闫国增讨论着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识别及防治技术。这也是此次培训中,特别安排的野外实践课。
这次培训对象以新建公园、郊野公园、区县级公园及城市绿地系统在一线从事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人员为主。
翻看这次的培训课程表,会发现培训采用理论和野外实践课结合的方法。培训结合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和一线技术职工现状与现实要求,进行了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林木有害生物测报、林业植物检疫和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工作,设置5门理论培训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开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并提交实践报告。
实践课中,设置学习昆虫夜间诱捕技术及识别鉴定,培训期间将结合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课时,满足基层需要。
通用能力培训、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群体培训、文化素养提升、学历教育、公益大讲堂、学分银行计划……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根据实际情况和职工的需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
其中,主要实施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教学两种形式。结合不同情况实际需求,同时选择性开展赠书赠卡、公益大讲堂、岗位练兵、农民工流动教育课堂等其它辅助形式。集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与继续教育学历升级相结合,推动首都园林绿化行业职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评制度相结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通过培训考核,促进首都园林绿化行业职工职业资格的有效提升。在理论授课与现场技术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对培训重点内容在深入理论讲解的同时,加强现场实际操作的指导,逐步建立产教结合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根据各单位的即时需求,也可送教上门,开展“短平快”的培训。
在培训中不乏创新工作方式的运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电视和互联网等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大力推动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探索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途径。
在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开办职工教育培训专题网页和栏目。组织编写制作适合职工素质提升需要、体现工会特色的教育培训教材和读物。建立适应多层次需求的师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活动。
开展实地调研
培训更具实用性
在培训开展前,调研非常重要。以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培训为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工会依据素质工程技术工人职业培训项目要求和工作安排,进行前期调研。
工作人员利用15天时间,以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组织面授老师、外聘专家、培训机构等人员,采取实地调研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调研。
对颐和园、通州运河公园、大兴南海子公园、丰台南宫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对象为被调查单位主管领导及基层一线技术人员。
问卷调查中,发放到区县林保站16个,市属林场苗圃(共青、八达岭、大东流)3个,公园(颐和园、大运河、南海子、北宫)4个公园,其中区县城市园林病虫害问卷调查及个人问卷调查由辖区林业保护站及文件发送单位组织实施。截至目前,累计反馈调查问卷93份,其中单位28个,个人65人。
调研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养护工作及病虫害防控工作开展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绿地资源概况、单位人员及养护人员基本情况、养护机制、专业人员知识及职称结构水平、病虫害防治培训情况等,重点结合本次素质教育培训目的意义、调研计划及一线技术工人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调研内容及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调研,园林绿化局工会深入了解了基层森防队伍现状、技术水平、技能需求,为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奠定了基础。
调研后,工作人员确定课程设置以简单实用为基本原则,避免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应结合实际多讲具体操作。在这次培训的基础上,完善信息交流平台,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完善长期培训机制,稳定养护队伍,并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鼓励更多人了解、参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升行业形象。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