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代北京掌灯人的亲情接力
青春岁月 歌声悠扬
一张曝光的照片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自行车到大板车再到敞篷大解放,直到现在的工程车,宋家三代人见证了路灯工作中的各种变迁、发展。三代路灯人的接力,背后是一段长长的真情故事,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电力人共同的承诺“你用电,我用心”。
三代北京掌灯人的亲情接力

 

上世纪80年代,宋晓龙的爷爷从北京路灯队退休,父亲正式接班成为一名路灯人,2003年,宋晓龙来到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成为第三代掌灯人。三代路灯人的接力,背后是一段长长的真情故事,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电力人共同的承诺“你用电,我用心”。

爷爷宋志龄:

路灯队一辈子练就“活地图”

宋晓龙的爷爷宋志龄已经去世20多年了,但爷爷与路灯队的故事一直在宋晓龙的脑海里,那是他小时候爷爷告诉他的。

爷爷十几岁就开始负责路灯工作了。那时候还不叫路灯队,最早时候还没有电灯,在皇城周边的街巷点的是煤油灯,天快黑时派人出去点亮,早上天快亮时再去灭。宋晓龙只听爷爷讲过却没见过,“那种灯只在一些老电视剧中见过”。

建国后成立了路灯队,煤油灯改成了电灯,爷爷在那一呆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换灯泡、架线、检修,什么工种都干过。“那时候家里边穷,孩子又多,爷爷出去干活很辛苦。每天晚上要去修灯,天蒙蒙黑就出去了,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前面车大梁挂两个兜子,装着保险丝、螺丝等小东西,车后两边挎带两副脚扣,一大一小,车后座架上放两盒灯泡,晚上去责任区转,每天都这样,每天晚上12点多才能回家。那时候爷爷的母亲每天等她回来,给他热饭,爷爷一晚上干活没吃饭。”这样的工作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宋晓龙的脑海里,路灯工作,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辛苦。

宋晓龙记得,路灯队给爷爷起了个外号,“活地图”。“爷爷退休前是在修理班,那时候他负责接听市民报修电话,然后给外勤人员指路,找不着地的都问爷爷,他都能准确指出位置,几十年的工作,爷爷大街小巷都认识,长在脑子里了。”

父亲宋春生:

出去查线带野果回家

宋晓龙的父亲宋春生是前几年刚刚退休的老路灯人,和爷爷一样,在路灯干了一辈子。父亲当年初中毕业以后正赶上上山下乡,返城以后路灯队招人,于是爷爷退休父亲接了班。

宋晓龙记得父亲跟他说过,爷爷在退休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你父亲在路灯队干了一辈子,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你一定要珍惜这个工作,好好干!”

正是因为这样的嘱托,父亲自打到路灯队的第一天起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宋晓龙记得,那时候自己才八九岁正上小学,总感觉自己的父亲跟别的孩子的父亲不一样。“父亲开始干的是晚上修灯工作,白天在家,晚上不在家,跟别人正好相反。干了几年后,虽然调到白班岗位上,但还是闲不住,周六日不在家。”

尽管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自己,宋晓龙儿时的记忆也有美好的画面。“记的每次父亲出去查线,也是骑自行车出去,那时候可以坐公交车但是不太方便。每次回来,父亲都会用白手套兜回野枣、山核桃给我和妹妹吃,有时候还给我逮知了和大蚂蚱,也放到手套里。当时父亲像变戏法一样把它们拿出来,那时候我就特别特别高兴。”

我宋晓龙:

脚踏实地传承路灯精神

连宋晓龙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爷爷、父亲一样,来到路灯工作。受父亲影响,小时候就对电好奇的宋晓龙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供电局技校,学的也是电工。毕业分配后,宋晓龙没有去路灯队,而是去了别的单位。2003年,原来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宋晓龙面临选择,是继续留在原单位还是去路灯队,在父亲的支持下,对路灯队具有特殊感情的宋晓龙来到了路灯队工作。

宋晓龙依然记得,自己刚来时父亲就嘱咐他,“既然来了,就要干出样来”,这也是宋晓龙早在心里对自己说了无数遍的话。

13年来,宋晓龙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先后担任运行低压带电检修二班班长、党员服务班班长,其主要负责中轴线以西,三环路以内,大约5万盏路灯。每次出去修灯,老百姓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有的老人就见证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修灯工作,颇为感动。

工作成绩的背后是宋晓龙对家庭的亏欠。像爷爷和父亲一样,对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没有时间陪伴他们,甚至每天都和儿子说不上话,“晚上下班12点多到家,孩子睡了,第二天孩子上学了我还没起呢,下午放学前我已经上班了。”在这一点上,宋家三代电力人惊人的一致。宋晓龙说,这也是路灯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写照。

现在宋晓龙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城市照明管理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副处长,但每天,宋晓龙还是会到一线去工作。退休在家的父亲经常会跟他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从自行车到大板车再到敞篷大解放,直到现在的工程车,从人工挖掘杆子坑到机器化十分钟搞定,从自带干粮到蹿壶热饭、盐汽水再到统一订购快速送达的盒饭,宋家三代人见证了路灯工作中的各种变迁、发展。三代电力人在“路灯”的传承,宋晓龙总结贯穿其中还有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爷爷、父亲都是特别老实、厚道、敬业的人,这也深深影响了宋晓龙,他自己有个座右铭:“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