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党员日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开一本本日记 共产党员的足迹
党员日记
——倾听党员职工干部的心语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记者 杨琳琳 李一然 曹海英 付少玮

  □本报通讯员 杨淑瑶 姜姗 邵文艳

  【为党和职工架座桥】

  如何引领职工跟党走,如何将党和国家政策与职工利益联系起来,是工会工作中的核心任务。这需要我们像一座桥一样,把党的声音和群众的声音传递的亲和、精准和及时。

  任继明

  门头沟区总工会主席

  我大着胆子,主动承担了为民服务信息平台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开通的第三个年头了。这三年来,工会从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变成了一个强势组织,工会说话有分量了。这是区委和区政府对工会最大的支持。

  我清楚的记得,三年前,区委书记韩子荣提出要将全区59条各类服务热线,划归到一条服务热线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有难度的问题,我大着胆子,主动承担下来了。当时我就想,工会是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的桥梁。职工群众的各种诉求不正是通过工会这座桥梁传送给区委和区政府吗?结果,区委和区政府给予工会以最大信任和支持,将“61696156”为民服务信息平台交给了区总工会。这无疑加大了区总工会的工作量。这个平台也架设了职工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区委和区政府也给了这个平台一把尚方宝剑和绝对的权力。

  这个平台整合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各个便民服务热线、社区生活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各类资源,无偿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有求必应的服务,涉及到职工百姓生活,还有社会力量、志愿者参与为民服务。职工只需要记住一个电话61696156,就可以咨询公交车站、天气预报,寻求搬家、钟点工、保姆等各种服务。

  我们区正在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职工群众的一些诉求避免不了,他们要提意见和建议,需要通过这个平台的沟通去反映。目前全北京市只有我们这一家综合性的便民服务台,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的职工群众反映,门前出现垃圾了或者井盖丢了,路灯不亮了,从家门口有了马蜂窝到村里拆迁有了不公平,从学习生活小窍门到咨询专业法律问题,从冬日家里有点冷到大半夜门口要挪车等等,涉及到各个部门的事。以前,这个问题可能解决的慢或者互相推诿。现在,这个现象没有了。平台会迅速的叫通这个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迅速的给职工群众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位热心的职工群众到一家大卖场购物时,发现电梯的螺丝钉掉了。他马上打了这个热线电话。接线员迅速将这个问题通知了有关部门。他们及时进行了维修,避免了一场不堪设想的事故。如果这个部门不抓紧落实,那肯定要约谈分管的领导。已经约谈了十几名领导了。

  这个平台从成立到现在一路走得挺艰难的。最初很多单位也都不认同我们,不过磨合了三年多,他们都已经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了。今年我们又开通了供暖热线,每天都有华源热力的工作人员在我们这接电话解答职工家里的供暖问题。以前是我们接到诉求后向热力反映,现在省去了我们这个中间环节,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职工们都管我们叫“民生110”。我们的工作就是做职工通达政府的桥梁。现在,职工生活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打这个热线寻求解决之道。每天都有上百个电话,反映出职工对这个平台的信任。作为探索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社会管理之路的一部分,这个平台为党与职工连通了直达的桥梁,聆听到职工的心声,使那烦扰心中久久的问题,直接传达至区级领导的耳边。

  如果不赋予这个平台绝对的权威,那么可能会觉得职工群众的事是小事。职工群众的事情是不能够含糊的,是不能够马虎的。我们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办。如今,工会地位在职工群众的心目中已经得到提高。职工有困难找工会,这句话不再是一件难事,也不是一句空话了。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