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身体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素一样,心灵成长也需要时刻补充营养。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担子重,内心被愤怒、烦恼、忧愁、嫉妒等负面情绪填满,消耗心灵养分。久而久之,心灵会像生病的身体一样,变得虚弱、苍白。
心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生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合理的信念系统、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悄悄夺走我们的“快乐细胞”,让人深陷坏情绪的囚牢。
首先,缺少真正的交流。如今的我们每天都很忙,电话、短信、微信、微博……各种网络社交方式让人手忙脚乱、目不暇接。家人旅行、朋友聚会、亲子相伴时,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不看手机,用心与对方交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社交软件丰富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但也让彼此无法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心里话更多地积压在心中。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灵的滋养胜过一切,缺少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会让心灵花园愈加贫瘠。
其次,太过认真,事事攀比。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孩子比成绩、大人比业绩、老人比子女,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事事较劲,谁都不服输。一方面,要强的心态让人活得很累;另一方面,太过较真的人变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
再次,没有时间独处。尽管我们由“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但每个人的社交圈子比以前更大了,扮演的角色更多了。人们每天围着工作、家庭、朋友团团转,缺少独处的时间,很少有空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为别人活着,心中自然会积压许多不忿。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坏因子”会一点点侵蚀我们的心灵,如不及时改变,任由其肆虐,就会带来一系列身心问题。美国一项研究发现,80%的头疼、90%的慢性疲劳、75%的颈椎痛都由坏情绪引起。心灵和身体一样,都需要均衡补充营养。我们不妨审视一下内心:有些人随波逐流,偏离了最初的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中常怀失落感,这就是心理“营养不良”;有些人被“信息大爆炸”所影响,心中塞满了欲望,不会取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无限的追求上,这就是心理“营养过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丹尼尔·西格尔指出,人们可以为心灵补充五大营养素,让身心回归平衡。
睡眠是蛋白质。完成生命活动必须有蛋白质的参与,心理活动少不了睡眠的支持。花点时间合理安排睡眠,创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你人生1/3的时间更美好。
运动是碳水化合物。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舒缓压力,提供心理能量。慢跑、快走、球类运动等适合大多数人群。
读书是脂肪。脂肪是能量储备仓库,读书能赋予你心理能量。书中的知识会储备在大脑中,当遇到事业、生活、情感困惑时,你可以搜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与他人的相处之道、让心灵维持平衡的妙招,一切你需要的能量都会应有尽有。
交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着肠道排出代谢废物。经常约上三五知己、亲朋好友面对面说说心事、聊聊近况,能将心中的不快和烦闷一吐为快。
休闲是维生素。各种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每种都摄取一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每天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此时不妨逛逛街、去咖啡厅小坐一会、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每一种的休闲方式都能帮你维持心态平和。
□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