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大学的学生完成了一组实验:在同一路口摆出不同语气的交通警示标语,对比效果。结果显示,祈使语气的传统标语效果最差,“简单粗暴”的“你丑你横穿”标语效果却最为显著,行人横穿率直降三成。(6月15日《厦门日报》)
面对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以及惨烈的车祸现场,为提醒行人安全,厦门大学的学生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标语来做试验,应该说也是蛮拼的。或许是以前的安全标语口号比较表面化,内容也很宽泛,安全教育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很多行人的安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侥幸心理还是很强,总认为自己的运气没那么差,不会轻易发生交通事故。而这个“你丑你横穿”好玩好记,话糙理不糙,还真比看腻了的温馨提示管用。
但是,城市标语宣传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倡导文明行为,还是要以温馨提醒为宜,不应单纯追求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评判这类标语够不够雷、是否“越线”以及效果是否显著的同时,也要当心其产生“副作用”。
众所周知,人、车、路、交通环境四大要素中,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最大的。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够如此重视安全标语的宣传,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当然值得点赞。但诸如“你丑你横穿”的标语,既不雅观,又不文明,甚至可能还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所以,笔者认为,安全标语也要讲究文明和语言美,更要遵守公序良俗。因为,最好的沟通,就是以别人喜欢的方式,来讲自己想讲的话。政府和交管部门唯有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不遗余力地提高群众的交通法制理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才是抓好交通安全的关键。
□祝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