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东生:带领社员共享“甜蜜”事业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张经华、刘玉荣夫妇
姜 影
陈 沫
李福才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蜜蜂大世界”推进蜂文化普及 ■生产有机蜂蜜受到客户广泛好评 ■他就是北京京纯养蜂合作社创办人、北京市劳模——王东生
王东生:带领社员共享“甜蜜”事业

王东生在整理蜂箱
 

听说今年当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的王东生是北京京纯养蜂合作社的创办人,记者便做好准备去看大片的蜂场和忙碌的蜂蜜加工生产线。而来到京纯养蜂合作社,王东生告诉记者,生产和加工蜂蜜只是合作社业务的一部分,他正在潜心做的事,是在分享他“甜蜜”的事业——建设“蜜蜂大世界”。

建“蜜蜂大世界”

打造蜂文化科普平台

在密云县太师屯镇龙潭沟村的公路旁,记者看到了北京京纯养蜂合作社的招牌,“那边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蜜蜂大世界’。”王东生指着招牌对面山坳里的一栋小楼告诉记者,施工还在进行,但已经显现雏形了。

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在蜜蜂雕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这个位于半山坡上的“蜜蜂大世界”。究竟这个“蜜蜂大世界”是做什么的呢?记者带着疑问,跟随王东生在这里参观了一圈。

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栋表面看起来只有三层高的小楼,它依山而建。“其实这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底下两层是我们的蜂蜜加工生产线。”王东生告诉记者,凭借山势和底下低温的先决条件,京纯蜂蜜都是在纯天然低温环境下生产而成的。

走在生产线的参观通道内,丝丝凉意不断袭来,忙碌的工作人员利落地进行产品包装,全封闭的蜂蜜生产线在不停运转,“我们生产线上的职工并不是很多,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并不着重在终端产品生产上,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指着玻璃窗内高大的生产设备,王东生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而地表的三层建筑内,除了办公区域,就是王东生打造的蜂文化科普平台,在充满童趣的展厅内,不仅可以了解关于蜜蜂和蜂蜜的各种科普知识,还可以亲手体验收集蜂蜜,了解如何辨别真假蜂蜜,区分好坏蜂蜜。

“做了20多年蜂蜜事业,这是我想出来的一条分享之道。”王东生说,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和蜂蜜是他最大的希望,他想把这份甜蜜分享给更多的人。而“蜜蜂大世界”,则在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顺利建设起来了。

“王东生懂得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农业,‘蜜蜂大世界’是在发展蜜蜂文化产业,延长了蜂产业链,他的创新思路和认识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这是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富强对王东生的评价。

当好蜂农“保姆”

带领685户社员共致富

在“蜜蜂大世界”内,还有一处拥有400多箱蜜蜂的蜂场,他们背靠青山,山上野花遍地,蜜蜂们可以就近采蜜。

56岁的蜂农杨奇和他的儿子是这片蜂场的管理者,“我算是个养蜂30多年的老蜂农了,加入王东生的合作社也有10年时间了。”杨奇说,从开始带着蜂箱走南方,到如今跟着王东生科学管理蜜蜂,这30多年的养蜂路变化极大。

“加入合作社后,从学习如何科学养蜂,到蜂蜜销售,都由合作社来牵头负责,蜂农少了好多操心的事。”杨奇告诉记者,就连蜂具、蜂药、饲料等养蜂过程需要的所有生产资料,都由合作社统一配备。而最让杨奇觉得有奔头的是,这400箱蜜蜂每年给他带来的收入多达20多万元。

“合作社就是带了农民一起增收致富。”王东生告诉记者,目前,京纯养蜂合作社共有685户社员,社员遍布密云新城子、北庄、太师屯等14各乡镇,此外还有京外蜂农不断在申请加入。

带领这么多蜂农,王东生自觉身上的胆子很重。为了突破瓶颈,扩大养殖规模,王东生每年都对蜂农进行摸底,以明确他们的养蜂数量和住址,蜂王的品种及数量,了解他们在养蜂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记录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和面临的难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强有力的改进措施。

组织专家培训、现场指导;不断完善蜂农养殖规程、生产技术标准、养殖用药标准、产品储存及追根溯源等规章制度……王东生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心的服务,带领着685户社员在“甜蜜”的事业上,越做越红火。

现如今,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发展链条,在王东生的带领下,合作社685户蜂农,养殖蜂群达到4.5万群,年产成熟蜂蜜1000多吨、王浆40吨、蜂蜡40吨、大巢蜜4万张、蜂胶800公斤,年收入总额2700多万元。

生产有机蜂蜜

质量广受客户好评

说起现如今合作社运转得十分顺利,王东生也不忘给记者回顾一下他艰难的创业史,“我进过机关、当过工人,下海创业过程更是做得五花八门。”王东生总是笑谈,“我是卖鸡毛掸子、鞋垫子起家的。”

1994年,王东生在众多创业门路中选中了蜂产业。“密云的好山好水好环境,有助于蜜蜂产出最香醇的蜂蜜。”王东生说,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赔钱、受骗之后,他还是坚信密云的好蜜一定能做出大事业。

从1994年到2005年,王东生用10年的时间证明他选择的路没错,“在那十年里,我所收购的蜂蜜都是密云当地蜂农养殖的,蜂蜜销售给客户受到一致好评。”于是,王东生开始创办合作社,并注册了“京纯”和“京密”两个商标,开始生产有机蜂蜜。

王东生说,要落实“有机”两个字并不容易,他们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工艺,更要有一流的产品检测。在合作社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很多实验设备,都是用于检测产品的。而对此,王东生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所生产的尖端产品,可以通过世界各个国家的相关检测,即便是被认为标准最严格的欧洲,我们的产品也绝对经得起考验。”王东生自信地指着背后的青山和不远可见的密云水库说,“美吧,这就是资源。”

采访中,王东生的话语间无不流露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他熟悉蜜蜂的生活习性,他一口就能品出蜂蜜的好坏程度,他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甜蜜”。

“过去的20年,我们创造甜蜜的事业,而未来20年,我们依然带着甜蜜上路。”王东生说,蜜蜂是勤劳的,昼夜不停工作。它们白天采蜜,晚上会通过闪动翅膀的方式生产高纯度的蜂蜜。而身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蜂农们也是勤劳的,他们正在这条“甜蜜”的道路上,越干越红火。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