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北京前门大街的鲜鱼口正式开街,当天就有便宜坊烤鸭店、锦芳小吃店、烤肉季、天源酱园等老字号商家开市。那天,我和老伴儿兴致勃勃前往逛街,刚走进鲜鱼口不远,一眼就瞧见了著名的老字号浴池兴华园,外观依然光彩夺目,灿然耀眼,虽未开业,却勾起我许多美好记忆。
几十年了,我对它一直都有深刻印象,尤其记得它的独特门脸儿。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立柱为仿西洋罗马柱,由汉白玉石材雕制而成,柱础雕有牡丹花卉纹饰,柱顶为石刻丹炉造型。门券为仿欧式样,门的两侧,是雁翅影壁,左边刻有“洁净盆塘”,右边刻有“洗浴盆塘”。门上方为石雕香炉鼎,中间“兴华园”三个字雕特别醒目,整个建筑恢弘壮观,富丽堂皇,让人过目不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不久,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内居住,洗澡只能去社会上寻找澡堂子。小澡堂子又脏又乱,还人多拥挤,洗 次澡得大半天时间。后来,厂子给职工发了澡票,可在社会上通用。我拿着澡票曾去过东单宝泉堂、八面槽清华园、珠市口清华池等,而去的最多的就是鲜鱼口的兴华园了。究其原因,一是它离我家比较近,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科长曾是解放前的一位“地工”,他在兴华园干“跑堂的”,从一些洗澡的社会上层人士、国民党军官口中打探情报。我从科长那儿听过不少故事,对兴华园留下深刻印象。
兴华园和老北京的澡堂子一样,有其固定的模式,规范化的设施和经营方式。普通官塘分为温、暖、热三池,塘内备有搓澡用的木床、木凳、丝瓜瓤、搓脚石等物。头等盆塘有带套间的“对盆儿”,方便贵宾交谈。如果一对夫妇领着小孩还可包个单间。外边大厅是供顾客洗后休息的,普通座以木板隔成小床铺,每对铺为一单元,枕头、浴巾、木拖鞋等俱全,两床之间有炕桌,备有茶具,床位上方横梁专门用来挂衣服。雅座则有衣柜、穿衣镜、梳妆台,备有雪花膏、香皂等,相当讲究。那些跑堂的,搓澡的,修脚的,待人非常和气,服务周到,工作很辛苦,挣钱很不易。说实在话,那年头,在兴华园洗澡,对我们这些基层普通职工来说,也算是一种享受。
八十年代初,单位福利分房,我家分到了50平方米的两居室,迁入新居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乔迁澡。从此,我也告别了兴华园这个“老交情”。
近日,重访兴华园,发现它仍没有单独开业,而是被划入旁边一家高级宾馆,成为宾馆的水吧。为了找回当年泡澡堂子的感觉,我不惜破费去这个水吧体验了一把。漂亮的大澡池依旧,水非常清澈干净,室内装修极其时尚,澡洗得很痛快。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没有送热手巾把儿的,也闻不见茶壶里“高末儿”的芳香。
兴华园,那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犹存!
□何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