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观众不笑,那才是亵渎
《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季》
北京地铁举办情景剧比赛
民间泥彩塑有了文字传承
《致青春—— 青年影像传统印相展》
名家百扇展弘扬扇文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黎明导演话剧《不可儿戏》
观众不笑,那才是亵渎

 

戛纳上备受瞩目的“东北风”花妖礼服、高考志愿该怎么填……近日,由北京聚心赢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立制作出品、知名影评人周黎明导演的话剧《不可儿戏》正在北京繁星戏剧村进行首轮演出,紧跟时下焦点的各种梗让现场观众爆笑不停。《不可儿戏》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最著名的戏剧作品,讲述了两个为自己编造虚假身份的人最终却发现自己编造的一切都是事实的荒诞故事。这部讽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的喜剧自1895年问世以来便在欧美国家常演不衰,被认为“在英语话剧史上舌灿莲花的程度仅次于《哈姆雷特》。

研究英国文学出身的周黎明认为,该剧的精神内涵与有闲阶层兴起的当下中国十分契合,尤其是“国民老公”之类人物的走红,说明在中国做《不可儿戏》的时代到了。基于自小熟读王尔德的童子功和看过不下20个英美版本《不可儿戏》的经验,周黎明选择了以更宏观的思维将原剧重新翻译及本土化。本着“宁保精神、不保文字”的原则,此版《不可儿戏》巧妙运用了房产股市、蹭红毯、《小时代》等时下鲜活笑料,将原剧中丈母娘审女婿、炫富大战等经典段落神同步到当下中国,爆笑程度完全不输原剧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许多观众观看完话剧表示,原来150年前英国文豪的作品可以如此接地气,而喜剧也可以如此优雅耐人寻味。

在采访中,周黎明向记者表示,把《不可儿戏》搬到中国,是一个顺水推舟的决定。一旦搬到中国,所有细节便顺理成章需要本土化。本土化可以有不同的程度,本版的《不可儿戏》选择的角度在某些人看来可能过于极端,但那不是出于对前辈名剧的不敬,而是出于更高的忠诚。恰恰是自认熟读王尔德,我才敢于做解构式的翻译和处理。“我一直信奉:经典不是用来膜拜,而是用来继承发展的。演王尔德喜剧而观众席没有笑声,那才是对王尔德的亵渎。”据悉,《不可儿戏》在繁星戏剧村的演出将一直持续到6月14日。

□本报记者 闵丹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