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树碑立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碑立传
——讲北京树的故事 访养护树的职工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北京现有古树名木四万余棵,遍布北京的十八个区县,坛庙园林、街巷村镇。它们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北京风貌和旅游的重要构成因素。进入新时代,园林职工在不遗余力地保护古树的同时,又种植了不计其数的树木。园林职工在为北京的生态平衡、绿化环境辛勤耕耘着、创造着新的景观大道,供市民们欣赏,让市民陶醉。

【古树与古都】

在北京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叫“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幽州就是古时候的北京。来到潭柘寺不得不看的就是帝王树和配王树。

乾隆皇帝加封“帝王树”

老百姓俗称为“配王树”

□本报记者 杨琳琳

在潭柘寺的大雄宝殿与毗卢阁之间中轴线东侧的银杏树,植于辽代,树龄千年,高40余米,直径4米多,须六七人合抱。因其高大威猛,被风流皇帝乾隆御封为“帝王树”。这是迄今为止,帝王封树的最高封位,远高于泰山上被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和河南嵩阳书院里被汉武帝封的三棵“将军柏”,也高于北海公园内的被乾隆自己封的油松“遮荫侯”。

西侧的银杏树高30余米,直径3米有余,系后来补种(栽植年代不详)。按说,“帝王树”为树中之王,它得有个树“王后”才是。可惜,“配王树”也是雄树,不能乱点鸳鸯谱,老百姓称之为“配王树”。

据说,在清代,每有新皇帝登基,此树就会从根部萌发出一枝新干来,生长速度惊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已经成了普通百姓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潭柘寺游玩时,曾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细干(未与主干相合的侧干),对负责接待的人戏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溥仪说他柔弱、胆小,不敢打死苍蝇,前半生是受控制的,不自由。他觉得做个普通人最自由、最快乐。

除此之外,相传清朝每一个皇帝驾崩,“帝王树”的树枝就会无缘无故的折断一根。这也是被称为帝王树的缘故之一。

这两棵银杏树都是我国的活化石,见证着北京这座城市由古至今的变迁。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