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面对这样一场人生大考,考生和家长出现紧张、担忧等种种心理不适在所难免。市教委官方微信“首都教育”日前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与家长一对一在线互动,帮助广大家长和考生调整心态,安心备考。
家长提问一:女儿成绩中等,临近高考,担心好大学读不成,差一点的大学又浪费分,如何平衡孩子的心情?
专家解答:这是由于考生太在意自己的成绩,很多孩子害怕高考,其实是害怕考试失败。家长可以跟孩子探讨担心考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探索孩子的压力源,然后采用积极语言引导,当考试失败时可以怎样去做,引导孩子思考下一步的行为和做法,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正向行为;指导孩子意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经历,要在备考过程中学习到相关优秀品质,比如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等。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关注当下,焦虑状况出现时,学会转移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比如通过深呼吸放松、适量的活动和运动,散步、打球、做体操、唱歌、看报、听音乐等,减少思维活动,阻断担心焦虑的念头,当心情适当放松后,再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指导孩子对自己现在的考试成绩有科学合理的估计,恰当制定合理的目标,再据此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只要尽力,就是最好的发挥。
家长提问二:孩子现在没有考前冲刺状态,对待学习不能深入,不能集中精力,家长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家长这时要先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冲刺阶段再做很多的练习和卷子不是最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家长帮助孩子,把状态调整到最佳,如孩子的作息时间、情绪起伏等更要关注。
家长可以每天跟孩子在吃饭时聊聊,一起散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和孩子一起制定考前学习计划,不用把时间排的太满,每天按照高考的时间作息,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因为着急训斥孩子,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做想象练习,对高考有一个心理上的熟悉,比如想象自己开始高考、想象自己前一天睡得很好、放轻松进入考场、在考试前检查准备的文具和证件、等待老师发卷子……慢慢降低焦虑。
家长提问三:孩子平时成绩挺稳的,一到大考就容易发挥失常;不爱表达,父母劝也不听,每次都说不用你们管,怎么办?
专家解答:可能是孩子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考试时出现焦虑情况,自己没有意识到;也可能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高,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考试前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可以跟孩子一起听音乐、聊天,不要扩大孩子的紧张,用积极放松的状态与孩子相处。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经常唠叨、或者用责备的语气跟孩子讲话,可能孩子会比较抗拒。家长如果感觉跟孩子没办法沟通,要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比如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是否正常,有时孩子在学校受到挫折,会影响情绪。
家长应该放下教育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感受,教孩子学会不让别人的坏脾气、坏情绪影响自己。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观点,但不做评判,更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想法,否则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在指责、或者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容易出现逆反思想。如果觉得孩子有需要,家长可以找孩子平时信任的、喜欢的哥哥姐姐、亲戚等,让他们跟孩子交流,有些话家长不适合自己直接跟孩子说,可以通过孩子信任的人告知。
家长提问四:我家孩子考试时容易蒙,大家都很着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专家解答:考试时出现短时间的“蒙”、“脑袋空白”没有那么可怕,很多人在高考中都有过这种经历,不要太紧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先不要慌,努力恢复镇定,暗示自己:没关系,马上就静下来了;深呼吸,调整心率。
然后转移注意力,思维障碍一般源于某一试题解答不顺,不如暂且放下,先做别的题目;非要做时设法打开思路,如展开多向联想、逆向思考等,对试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想一下跟题目相关的知识点、考点,使思维恢复正常。
家长提问五:孩子经历了大半年的高强度复习,身心疲惫,随着气温上升晚上失眠,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心情越发焦躁,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专家解答:离高考还有几天,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复习效果其实不会太大,主要是心态调整好。在剩下的时间里,只要把以往积累的、容易犯错的知识点、题型再看一遍就可以了,保证充足的休息。
家长要告诉孩子,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是很正常的,觉得焦躁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出去走走等放松一下,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还有,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