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罗马尼亚、日本等国生产的“录音机”开始进入中国。最初是“板儿砖”,体积不大,像块儿大红砖,既有收音机的功能,又能当音响,放进一盘磁带,听音乐、学外语都很方便。不过,那时候买一台“板儿砖”很不容易,在单位里要“抓阄儿”才能轮上。
“板儿砖”在社会上流行没几年,很快就出现了双卡录音机,这种录音机功率大、功能多,不但有播放功能,还有转录复制功能。街道社区要是有个大活动,摆上一台双卡录音机,播放几首音乐,立马会吸引不少居民围观,很多年轻人还会伴随着音乐跳起时髦的街舞。不过一盘磁带顶多能放七八首歌曲,大约45分钟到一个小时。这种磁带式录音机还有一个缺点,有时候磁头会将带子缠绕起来,播放曲子的遍数多了音质也会有变化。30多年前,牛街街道要办个活动,当时的宣武区科技馆拿出了一台双卡录音机,为活动播放音乐,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见到这新玩意,大家赞叹不已,只可惜这种大件奢侈品咱老百姓家庭还买不起。那时候,我在现场拍摄这张照片,也是为展示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科技的飞跃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如今双卡录音机早就成了老物件,可以作为古董了。磁带已经被数字媒介所替代,一个小小的优盘可以存储上千首歌曲。现在的音响,可以附加视屏、播放MP4,还可以选歌、遥控点播。科技的发展,真的为咱老百姓的生活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史占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