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陪父亲李连山 虎口脱险
陪伴我50年的 成语小词典
66年前的结婚证
珍贵的全家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66年前的结婚证

 

婚姻的文字证明,婚姻的法律文书,毫无置疑地应当属于结婚证。我与老伴张莉莉的结婚证,伴随我们走过了66年的历史轨迹。

我出生在吉林省榆树县育民村。我与张莉莉于1959年1月1日在吉林市结婚登记,领到了有国旗、麦穗、牡丹和喜字图案的结婚证。

当时单位领导批准给了我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一张旧木板床,两床线绨棉被,两屉桌上放着一个“金钱牌”暖瓶和四个水杯。我用积攒的50元稿费,给新娘买了一件丝绸棉袄。我买了一套上海服装厂制作的“咔叽”中山服,还用“工业券”买了一个铸铁锅。从此,我这个新家的吃、穿、住就算一应俱全了。

婚礼就在这间小房子里举行。凭结婚证,我买了6斤苹果、5斤糖、两包前门烟,又泡了壶茉莉花茶。大伙儿抽根烟喝杯茶,就算参加了我们的婚礼。

在“史无前例”的年代,结婚证隐藏三处才得以保留。上世纪60年代,政治风暴弥漫天空,一张大字报把我定位“三家村”,富农成分又兼“黑五类”,还与资本家女儿结婚,已进入“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行列。惟恐抄家“扫四旧”,害怕造反派得到富农子弟与资本家女儿结婚的证据,我把《结婚证》藏在了床铺底下。后来听说红卫兵抄家的“首选地带”就是床铺,又急忙“换防”塞到厕所水箱后边。又怕水箱溅水弄湿了结婚证,经我、老伴和她妹妹三人“共谋”,把主席相框打开夹到了里面。

1976年,我进京工作,搬家包装时扔了不少东西。我问老伴:“《结婚证》放哪儿了?”老伴说放在户口迁移书一起装在手提箱子里了。我想,有了户口迁移书和结婚证的证明,我们这个家庭真正合法有效地落户到了北京。

2009年1月1日,我们的婚姻航船风雨同舟驶到了“50号码头”。全总老干部局从大北照相馆请来摄像师,为我们拍摄金婚照。我特意到荣宝斋,为《结婚证》裱糊作框。装裱师傅说:“我头一次看到盖着人民委员会公章的结婚证。”在我进入老叟之年,有幸与老伴充当一次新郎、新娘,再一次享受新婚的愉悦、美好和幸福的时光。摄像师用手指的一瞬间按下50年的苍苍岁月、50年的旭日东升、50年的温馨愉悦。这幅金婚照是对我来自旧社会的补偿,对我困难时期婚姻的补偿,对我没拍过结婚照的补偿。

兴奋之余,我拙笔吟下婚姻三字经:家之初,结良缘/互敬爱,牵红线/心地宽,要信任/讲真情,更善待/多涵养,有包容/福共享,累同在/三思行,善冷静/要认真,有宽松/讲责任,尽义务/行其事,各内外/五十年,过来人/情爱论,多感慨/老中青,取所长/承上下,代代传。

□宋木仁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