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慈善义工打造成北京的一张名片。”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志斌说。
慈善协会创立之初,协会的工作没有完善的体系,招募专职人员,联系对口单位进行服务,陈志斌必须事必躬亲。经过努力,慈善拍卖、救助流浪儿童、社区义演等活动都有慈善协会义工参与其中。那段时间里,由于慈善义工协会的活动缺少计划性,很多人的热情开始减退,资金也愈发紧张。面对困境,陈志斌意识到必须实现由输血变成造血。通过学习,他从国家的政策中找到了解决的钥匙——社会组织可以收取会费,募集的善款能产生利息,政府也可以购买组织服务。他在协会设立了筹募部、财务部等“七部一室”,对收入支出、活动筹备等事务进行具体规划,协会渐渐走上良性运作的正轨。为了调动义工的积极性,维持长期服务机制,协会设立了“时间储蓄”,当义工服务时间达到100小时,个人又需要帮助时,将有义工为他们提供服务。
与物质上的困境相比,来自他人的误解让陈志斌很受伤。2011年末,深圳市一位义工来到协会求助,这名义工曾获得卫生部、红十字总会授予的无偿献血奉献银质奖章。但几个月前,妻子被拐自杀,女儿身患重病,他只好带着女儿辗转各地打工、乞讨。慈善义工协会召开会议,商讨帮助这名义工。陈志斌和协会理事龚备军先是个人出资,解决基本生活费,并帮助该义工找到了一份工作。但陈志斌的努力并没有被认可,这位义工觉得自己从前做过好事,现在落难理应受助,而不应该再去工作。多年来,陈志斌遭遇了很多类似的情况,但他依然在困境和误解中坚持。
目前,协会已经拥有近10万名慈善义工,他们参与北京市近千个社区及单位的社会慈善公益服务,服务工时累计超过45万小时,受益群众近千万;协会慈善服务品牌化建设明显,“寻找北京最美慈善义工活动”荣获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评选金奖。他个人也获评“北京市社会组织系统先进个人”,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