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搭建平台, 铺设青年员工成长快车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5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建平台, 铺设青年员工成长快车道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更离不开员工的技能支撑。而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年轻人抓起,需要常抓不懈。如何快速提升青年员工技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需要企业掌握青年员工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创新方式,搭建与青年员工需求相契合的平台,铺设青年员工成长快车道。

【调查】

美发业员工

年龄小培训不能断

作为阿莲美发的掌门人,陈雪连告诉记者,美发行业员工年龄普遍偏小,思想不够成熟。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他们都有可能选择辞职来摆脱烦恼。“事情都非常小,有可能是今天和顾客闹别扭了,或者觉得同乡干别的行业比他挣钱多了。”

“我们是手艺人,技术是本分,做人是根本。我要不断地‘逼’着他们创新,‘逼’着他们学习。”陈雪连总是像要求自己孩子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思想培训、技术培训、外部培训等,每年陈雪连都要花费大量的经历和时间给员工们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学习,她经常自掏腰包,并想方设法让员工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知识。

每年参加

全国范围技能培训

现在正值春耕时节,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上到下都非常忙碌,“越是忙碌,我们越要严格要求职工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会主席高大辛笑着说,春耕对于农机手来说绝对是个考验。

目前,河南寨农机服务合作社拥有机手16名,各个都可以独当一面。说起职工队伍建设的高招,高大辛颇为自豪,“近年来,合作社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培训机手,积极打造农村实训人才基地和实用人才团队。”

高大辛告诉记者,首先,合作社理事长、经理、机手每年都去参加全国范围各种的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不同的证书。例如:农机修理工、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农机合作社经理人等。同时,密云县农机学校每年都对机手进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维修等技术培训。

80后女职工

提意设立导师制

首农集团南口农场是一家1958年建场的老企业。如今,首农集团南口农场的“青年人才导师制计划”,俨然成为了农场年轻人成才的“快车道”。而这一计划则是来源于初入农场的“80后”女职工小周的建议。

小周名叫周国丽,2011年来到农场工作。“初到农场时,我很想知道,这里有怎样厚重的历史?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农场人?但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60后’,在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有些迷茫。我就想,企业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一名导师,引导我们了解农场传统,教导我们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毕业于人力资源专业的周国丽不断思考着。不久后,南口农场开展了“员工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活动中,周国丽提出了搭建导师制平台的建议。

【支招】

用经验指引 用胸怀包容

通过阿莲的平台,一些美发师干出了一番成绩,在大赛中获奖,这些人都会想出去自己开店闯一闯。但是,等他们回过神来,会觉得还是阿莲对他们好。因此,70%从阿莲走了的职工都会再次选择回来,这也是让陈雪连最欣慰的事情。

“我经常跟员工讲,阿连的大门随时打开着,有用的着的时候,欢迎大家随时来。在外边飞累了,这个家永远在等你。”对于要离开的职工,陈雪连从不会过多阻拦,但她更欢迎他们回来。

对于员工们容易产生的职业倦怠,尤其是更多出现在女性职工身上的倦怠情绪,陈雪连总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感悟来教育他们。在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陈雪连说基调要定好,一定要是利他的。“如果是自私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那一定会跑偏。”

曾经有一位跟了陈雪连十多年的理发师,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想换家理发店继续做。陈雪连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跟他谈心,最终对方说:“阿连,你说得对,我应该再坚持,我不走了。”

“他可能困在当下迷惑了,但当他回过头来,一定能想明白,我说的角度都是利他的。如果他能听懂,能接受,就一步一步的上升了。”这样的谈话,陈雪连经常做。“虽然我是他们的领导,但更多的是大姐的角色,还有员工叫我妈。他们出门在外,碰到问题的时候,我必须用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指引。”

对于年轻女职工,都会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她们一般都会回到老家,等到孩子一两岁后再外出工作。陈雪连从这些女孩子一入职,就教育他们“好马不吃回头草”是错的,鼓励她们在经历了人生这一特殊阶段后再次回到阿莲工作。

“她们曾经和阿莲共同成长,如果生完孩子再回来,周围都是老同事,这种基础不是短期能够培养的。”陈雪连说,如果技术不够过硬,在家带了两年孩子后再出来找工作,到一个新东家,面对老板怀疑的眼光,多少都会有点不自信。而在阿莲,老同事和老经理对员工的能力都很了解,会给予她宽松的环境让她尽快回归到工作中来。

多渠道培养实用人才

坐落在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镇的黍谷山,海拔648米,植被茂密,山形峻美,人杰地灵,“黍谷先春”曾是密云著名的外八景之一。在黍山脚下,潮白河畔,青山绿水之间,活跃着一支为农服务和种植大户为一体的大型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是享誉京郊的“农机大王”——陈向阳。

在合作社内部培训中,机手们除了可以聆听到外籍专家现场示范、农机学校教师田间讲解外,还可以得到县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进行的平安农机的安全培训、土专家陈向阳对机手进行田间农机安全操作指导和示范。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是机手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高大辛介绍,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建立于2009年1月,每年的春耕、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和县农机推广站的技术人员都深入农机合作社调研,并以“大型拖拉机新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保护性耕地技术等新机械新技术为主题,利用田间学校的形式,给骨干机手和农机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田间学校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是促进农民与技术、市场、信息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田间学校的形式非常受欢迎。

据统计,通过以上4种形式的培训,每年各种培训都在10次以上,培训人数300人次以上,年均指导农民300人次以上,带动农户100户以上。

除了技能培训外,合作社工会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积极动员职工参与合作社的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农机合作社的特点和实际,以“创建平安农机,促进安全生产”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创建活动。

去年的争创“文明机手”活动就深受职工欢迎。今年快60岁的老农机手于庆河说,在文明机手标准中涉及要到指定吸烟室吸烟,不能随便乱丢烟头。作为一个拥有40多年烟龄的老烟民,于庆河狠下决心,“干脆就把烟戒了吧!”现在的于庆河不仅不再吸烟,还积极地提醒身边的职工和朋友,“吸烟有害健康。”

而农机手孟兆龙则在为争创“文明机手”中,一改往日邋遢的形象,开始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整个人看起来变化极大。“现如今,我们的机手不仅技术过硬,服务周到,还不断赢得客户的称赞。”高大辛笑着说,职工素质的提升是其个人的进步,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导师制培养青年人才

首农集团南口农场虽然远离市区,没有热闹的城市氛围,却吸引着一批批的年轻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说起这其中的奥秘,南口农场党委副书记赵凯霞告诉记者,“农场的青年人才导师制计划,功不可没。”

“导师制计划2012年刚建立的时候,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赵凯霞介绍说,“学做人、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是他们最初制定的培养理念,并贯穿了这项计划的始终。导师可以根据学员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分步骤、多方式、有重点的指导学员,但实现形式和培训内容却是不断变化和改进的。

“比如我们的第一期导师制计划,主要的培训形式就是参观学习、主题演讲、交流探讨和成果展示。而第二期的时候,新加入了拓展训练、主题征文、走上讲堂等内容。到第三期的时候,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1273’导师制管理体系。”赵凯霞介绍。

“1”是指一条主线:密切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工作,以导师制平台,以学传帮带为主线。“2”指两级管理:在农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农场和基层企业两级,明确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导师制工作。“7”指“七个一”运行体系:包括每半个月一次导师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每月一次导师制小组学员分享会、每两个月一次导师制办公室调研访谈等。“3”指三项品牌载体:导师制微信公众平台、调研课题项目、南农讲堂。

“现在,不少参加导师制计划的 ‘80后’已经成为了我们农场的中层管理人员。”赵凯霞颇为自豪地表示,导师制计划在帮企业培养核心人才的同时,还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营造了“职工与企业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开放、包容、自信的新南农文化,促进了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南口农场人力资源部职工、1987年出生的小伙儿韩懋新告诉记者,在他眼中,导师制计划是一个“能发挥个人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

“农场的导师制微信公众平台是我们导师制品牌载体之一,我参与了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以及日常的维护。在别人看来,每天晚上下班后,还要在办公室编辑微信内容,很辛苦,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并不觉得累。”

“通过接触导师制计划,亲身参与其中,我感受到了我们首农精神里的‘大地文化’它能督促我脚踏实地,每天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韩懋新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王路曼 陈曦/文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