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娱
3上一版
 
西城“捂热” 民间京剧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城“捂热” 民间京剧

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解京剧知识。
 

受到花样翻新的娱乐形式和传播手段冲击,京剧演出市场如今遭遇冷落。西城区通过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百姓唱戏的模式,“捂热”了民间京剧活动,促进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穿越:

京剧团里触摸历史

5月13日,位于天桥街道板章胡同12号的风雷京剧团打开大门,面向社会举办了首场公益活动。一个多小时里,50多名小学师生、社区居民、京剧爱好者零距离体验了京剧的魅力。

是日起,风雷京剧团将每月举办一至两场京剧体验公益活动,先在西城区内试行,区内各学校、社区、机关等团体只需提前10天预约,就可免费参加。在这里,观众不但可以欣赏到精彩的京剧表演,可以听风雷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松岩绘声绘色地讲述京剧故事,还能“穿越”回到一百年前,亲身触摸传统戏班子。

“目前在北京,这种台前幕后的传统戏班子格局,咱家是独一份。”步入后台,一一推开扮戏屋、大衣箱、二衣箱、盔箱、水锅的大门,观众可以直观了解过去戏班运输演出服装的衣箱为什么是圆面的、喜神为什么要面朝下摆放、圆笼的功能、水锅是什么等生动有趣的京剧知识。“观众来这里,不单纯能欣赏京剧,还能触摸京剧的历史。”松岩说。

扶植:

政府投资修缮戏楼

风雷京剧团的发展,离不开西城区对京剧文化扶植和培育的大环境。

京剧大环境的不景气,必然影响到剧团。“这办公楼用了30多年,上下水、电线都很陈旧——不敢说危楼,但演员用着确实憋屈。”松岩说,2011年,西城区委书记王宁来到剧团调研,既赞赏剧团上下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也感慨基础设施和配套硬件的薄弱。随后几年中,西城区先后投入了500万元,按照传统班社形制,将风雷剧团的“风入松小剧场”打造成了集演出、教学、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京剧体验基地。

号称“京师第一会馆”的安徽会馆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如今经政府投资修缮,会馆内外焕然一新,普通票友也可以在大戏楼上登台亮嗓,找找感觉。

不仅是对剧团、古迹的改造,为营造宣南地区的京剧文化氛围,近年来,西城区连续修缮了椿树、大栅栏、天桥等街道的一批胡同环境,并在修缮中增添了京剧名角传记、脸谱墙体浮雕等等京剧文化元素。

在西城区的悉心培育下,京剧文化在民间的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并吸引了市场、社会组织的参与,滋生了新苗。

西城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将京剧打造为自己的文化品牌,去年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百事顺遂京剧票社”,还邀请京剧名家举办了首届“梨园沙龙”研讨会。

邀约:

孩童票友共享奇妙旅程

京剧教育蓬勃发展。西城区很多小学定期邀请京剧名家讲学,一些民间教育机构也被西城京剧的热度吸引过来。

布尼伊兰是春晖紫曦少儿京剧院的负责人,专门发掘培养儿童京剧幼苗,至今为专业院团输送了八个孩子。西城区对京剧事业的无条件支持,让布尼伊兰十分感慨。琉璃厂小学有一间多功能教室,每周末免费借给孩子们作为学习场地。此外,从少儿京剧院的排练道具、演出经费、到演出机会,政府都关照有加。“经常是领导主动开口问我们需求,没有一次不支持。”布尼伊兰说,“你看这几年,同类的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让我感觉京剧的复兴不是太遥远。”

社会组织的参与,让京剧文化的活动更多元。几年来,80后票友金阳和一群朋友在西城多个社区组织票房,带领居民活动、演出。她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专门培育社区京剧票房的社会组织,现在距离梦想实现只有一步之遥。“现在的票房活动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吸引了很多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参与,也让我找到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她说。

京剧文化更多待挖掘的价值,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位区人大代表表示,“如果能把京剧和旅游联系起来,我想那肯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京剧市场遇冷是当下的现实,可在西城,民间京剧活动日益迸发出活力。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宋云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