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远程监控管网跑冒滴漏
欢乐中体验 声学魅力
职工技协专家交流 “金属表面处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程监控管网跑冒滴漏
——记者探访市水利自动化所
 

“我们使用的系统出现故障,请派人过来检查一下。”“好,我们这就过去”……在一个运维总中心、三个分中心的快速支撑体系下,最近的工程师接到指令,迅速赶赴现场。这是在市水利自动化所运维中心常见的一幕。

运维中心为市水务局局属单位、区县水务局提供及时、精细化的运行保障服务,当天接到报修电话,当天就派工程师解决。日前,记者走进市水利自动化所,探访他们如何依托信息化创新水务管理精细化,从而保证全市水务安全运行的。

研发新技术 远程监控水务运行

成立于1989年的市水利自动化研究所,业务曾遍布半个中国,后来由于业务回收,专职服务北京水务行业。26年来,肩负着水务自动化信息化技术领域的科技研发、标准规范制定、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为更好的服务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自动化研究所以8个专业技术组着重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工作,为北京水务提供信息化安全保障。”张新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微应用创新研究工作。

为响应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号召,自动化研究所研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量实时采集监控系统,已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实地应用。“它能够远程将北二外的内部用水量信息实时上传,对建筑物内的用水单耗实时监控,能直观了解用水户内部用水状况,有针对的制定节水措施。”记者眼前的电脑显示屏上,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数据正是几十公里外实时回传的监测数据。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它还能够同时对内部各个用水部位进行监测,能及时发现管网跑冒滴漏现象。这套信息系统的研发,不但探索创新了节水管理的精细化模式,还充分体现了科技服务节水工作的理念。

张新介绍:“我们累计为北京水务自主研发了近50项业务应用,大到防汛、节水、水资源、水环境等主体业务,细到人事招聘、信息宣传等具体工作,渗透到水务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国家对改善水环境高度重视,尤其是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水十条”更加说明这一点。而早在2011年,自动化所就积极参与了住建部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的监控和预警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

近些年,自动化所通过不懈努力,所承建和研究的项目获得过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项、北京市第十七届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二等奖1项,8个研究成果获得北京水务科技进步奖,取得2项专利证书、9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4个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练就技术过硬队伍

促进持续发展

多年来,水利自动化所为促进各项技术协调发展,培养专家型专业人才,加强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专门成立了8个专业技术组,涌现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

其中,被视为“顶梁柱”的资源开发部就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集体,这个集体充满着激情和朝气,在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仅2014年就取得了3项水务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所里上到老职工,下到90后,都兢兢业业,为更好服务北京水务而努力。从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勤奋、踏实、任劳任怨的优秀干部职工。”张新笑着说。

何福生正是优秀老职工的代表,所里的人都亲切的叫他“何大叔”。他是系统集成部的一名普通职工,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李晓梅、史明、文丰平、邹晓涛、赵忠诚、晋良杰、王柏春、张威等新一代科研人才更是用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拼搏奉献的职业追求完美阐释了水务人的坚持和信仰。

近几年,水利自动化研究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参与了一批局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在保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考验了这支队伍。

为配合南水进京,自动化所还研发了江水进京调度指挥中心会商系统。在面临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自动化所全体职工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一个月就完成了系统的建设任务,并在系统建成后不断对系统和设备进行优化和完善,制定了相应的应急保障预案,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采访中,党委书记田根生感慨地说:“我们平时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一个字,‘忙’!有的忙软件开发,有的忙运行维护……总是忙个不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全力为首都水务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 孙艳/文 通讯员 张爽/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