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母亲一人撑起一个家 边工作边带4个孩子
母亲的一只绣花针 教我绣出了多彩人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5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公司退休职工 邓小燕
母亲的一只绣花针 教我绣出了多彩人生

儿女与母亲合影 邓小燕(右一)
姐姐听母亲讲奖章的故事
邓小燕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母亲节到了,早已为人母的邓小燕想起了教导自己一生的母亲,这天早上一起来,就给远在西安的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在西安,就是当年的西北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在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她都会情不自禁的说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直到现在,只要一听见新四军的军歌,母亲就跟着唱,很严肃。”

说起自己的母亲,邓小燕总是很自豪。“我母亲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报员。”母亲名叫邓斌,今年88岁了。“听母亲讲,她原来不叫邓斌。参加战斗之后,就把名字改了。我随母亲的姓。”邓小燕说。

在邓小燕的印象里,参加过战斗的母亲格外的勤俭节约,对他们兄弟姐妹六个要求的特别严格。“那个年代,母亲真的是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从给孩子起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我的哥哥叫援朝、我的姐姐叫抗美,现在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

尽管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但是邓小燕的母亲却不溺爱她的孩子,“跟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同,现在的父母亲常常是给孩子输血式的教育,而我的母亲则是着重培养我们的自身造血功能。”

回想起母亲,往日的一幕幕又重新出现在脑海中。

在邓小燕上小学二年级那年时,收到了一件生日礼物——一件红色衣服。收到礼物后的邓小燕就像一只快活的小燕子跟同学玩去了。一阵疯玩之后,回到家,发现新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撕了一个大口子,“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一看新衣服破了,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按照常理来说,只是衣服破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受伤就行了。谁可曾想到,母亲看着泪眼朦胧的邓小燕不但没有一丝的安慰,反而要求她把衣服亲手缝好。

“当时我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衣服,边哭边缝。这眼泪一半是因为心疼自己的新衣服,另一半是觉得母亲‘狠心’。”现在走过大半辈子的邓小燕,已经能够完全体会母亲当年的心情了,“母亲是让我明白不能浪费。”比比现在的小学生,别说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己缝衣服,就连初中生自己捏针的机会都少见了。但是就是母亲的那种执着,教会邓小燕做人的道理。

当年的那件衣服,邓小燕记不得自己拆了缝,缝了拆,一共往返了多少次,她只记得只要自己缝的不好看,母亲就要让她重新缝。“直到现在,我还有一手好的针线活呢。”

就是从这件事情,邓小燕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既然做了,就要努力去做;不要轻言放弃,而且不光要做,还要做的漂漂亮亮的。参加工作的邓小燕也是这样来面对工作、面对生活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